【行業】數字音樂專題-經典永流傳,付費為風帆(57頁)

娛樂產業根本驅動力來源于人的需求。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人之所以根本區別于其他生物,是因為除去生理、安全、情感等基本層次的需求,人在精神上還有更高層次的需求。不同娛樂內容產品包括視頻、音樂、文字等正是滿足人類精神上對于認知、審美的基本需求。此外,音樂等娛樂產品某種程度上還能夠加強人類在安全需要(安靜、舒適)等生理需求上滿意度,從而成為人類的剛需品。據艾瑞咨詢數據,65.9%的用戶喜歡音樂的原因在于舒暢身心, 55%的用戶認為音樂是一種情緒表達。

基于數字音樂,付費訂閱驅動全球音樂市場重回增長。基于不同格式,數字音樂至今已有 20 余年歷史。1993 年 MP3 音頻壓縮技術的誕生開啟了數字音樂這一傳播模式。二十一世紀初 Internet 的發展為音樂提供了新的傳播介質,蘋果公司于 2003 年創立了 iTunes 在線音樂商店,創造了將播放器和正版音樂“捆綁”銷售的數字音樂銷售模式。隨著 Spotify、YouTube、Apple Music 等數字音樂平臺的相繼上線,數字音樂迎來高速發展期。數字音樂具有虛擬性、互動性、大眾化和零損耗的特征。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今天,數字音樂已經成為音樂傳播的主要形態。

流媒體訂閱商業模式驅動全球音樂市場回暖。從 20 世紀末開始,由于實體唱片業受到沖擊,全球音樂產業規模進入持續下滑通道。2015 年以來,隨著流媒體訂閱模式迅速發展,全球音樂市場持續回暖。IFPI 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錄制音樂市場收入規模達到 173 億美元,同比增長 8.1%。其中流媒體音樂收入占比達到 30%,同比增長 41.1%,成為數字音樂市場的主要增長點。

2000 年以來,困擾全球音樂市場增長核心要素是商業模式最佳重建路徑。一方面,互聯網獲取內容便利性、免費等特點對實體唱片銷售帶來了明顯沖擊,另一方面,單次付費下載從豐富度和性價比角度對于用戶來說始終不是最優選擇。2010 年以后,隨著付費訂閱模式在視頻等領域獲得成功,其也成為數字音樂核心商業模式,無論從便捷性、音樂品質、豐富度&經濟度(性價比)角度都顯著優于付費下載,因此該模式預計會成為未來數字音樂發展的核心商業模式。截至 2017 年全球付費訂閱用戶規模達到 1.76 億。

數字音樂是我國音樂市場絕對主流形式。2000 年以來,由于盜版音樂對于我國錄制音樂產業沖擊顯著大于日本、德國等成熟市場國家,且我國數字音樂近兩年快速發展,數字音樂在我國錄制音樂產業中具有絕對優勢。相比于日本實體唱片 73%,德國 52%的占比,我國錄制音樂產業 96%收入來自于數字音樂。因此,研究數字音樂行業是研究我國音樂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核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