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傳播和儲存形態已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音樂是指以數字格式存儲,以互聯網為平臺進行傳輸的音樂。有別于傳統的CD唱片,數字音樂有易制作、易傳播、易儲存的特點。數字音樂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便開始伴隨互聯網發展而成形,于2010后正式進入移動端時代。在過去,音樂的儲存和傳播多使用固體形態,由最早的黑膠唱片慢慢演變成越來越輕便且易于攜帶的磁帶、CD唱片等格式,最終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發展成為無實物的數字形態,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音樂的傳播效應與普及率。
2015年可被視為是數字音樂正版化元年。中國自2010年起開展“劍網行動”,詣在打擊網絡盜版,實施知識產權保護,特別是在音樂、視頻、文學、網游、動漫等方面做下重要正版化布局。2015年,政府展開了針對網絡音樂傳播的最嚴厲的一次打擊盜版和侵權行動,接連出臺多項政策,以期保護正版音樂所享有的合法權益。在政策的嚴控下,數字音樂過去盜版泛濫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改善,為此后健康、規模化的商業發展打下了夯實基礎。
政策的利好使得音樂產業逐漸受到資本市場更多的關注。2014年,受互聯網移動化趨勢影響,移動端涌現出一大批新興的音樂平臺,導致音樂產業投融資數量有了首次明顯的增長。而自2015年期間政策加強對音樂版權的監管以來,投融資事件的數量較2014年相比增長了接近一倍,達到54起。2017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在《綱要》中首次將“音樂產業發展”列入到“重大文化產業工程”,從國家頂層設計上明確了音樂產業作為新興戰略文化產業的重要地位。同年,中國音樂產業投融資事件數量再次創造新高,根據音樂財經的梳理,只其中有6起投資事件金額在億量級以上,資本的涌入將能夠為音樂產業的創新與商業化發展帶來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