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從騰訊音樂看在線音樂的困境與價值(31頁)

音樂產業鏈主要由內容提供商(音樂人、唱片公司等)、服務提供商(分發渠道、演出經紀等)、消費者三部分組成。產業的運行過程表現為:唱片公司組織詞曲作者、歌手和專業制作團隊打造出音樂產品,通過三條子產業鏈進行變現,包括:1)唱片產業鏈。音樂作品被制作成唱片母帶、CD 等實體產品給音像發行商、或直接制作成數字音樂版本出售給數字音樂發行商,將音樂作品傳遞給消費者;2)版權產業鏈。唱片公司將音樂作品授權給電視臺、廣播等媒體渠道播出,通過收取版稅并與音樂人分成實現盈利;3)演出產業鏈。唱片公司與經紀公司合作為歌手舉辦演唱會、拍攝廣告等實現收入。

發展歷程:從盜版橫行到版權大戰,監管推動市場發展進程。國內在線音樂歷史開始于 2002 年百度上線 MP3 業務為用戶免費提供音樂下載服務,緊接著各大在線音樂平臺相繼成立,包括 2003 年成立的酷狗音樂、2005 年成立的 QQ 音樂和酷我音樂、2006 年成立的蝦米音樂和 2008 年成立的天天動聽等;這一時期由于版權不夠規范,平臺鮮少向上游支付音樂版權費用,所有的音樂用戶均能免費聽甚至將歌曲下載到本地,因而平臺只能依靠廣告、游戲等方式實現流量變現。

整合歷程:CMC 和騰訊合并,市場格局收攏。以騰訊音樂為代表的國內音樂平臺近年經歷大規模整合,市場格局收攏。2003 年在線音樂平臺紛紛成立,騰訊 QQ 也開始為用戶提供在線音樂服務,并于 2005 年正式推出 QQ 音樂。2004 年,酷狗音樂上線,2005 年酷我音樂上線,2012 年酷狗直播(原繁星直播)上線,2013 年酷我聚星上線,2014 年騰訊上線全民 K 歌。至此,騰訊、北京酷狗及廣州酷我均在音樂業務上完成初步布局,并形成了“在線音樂+社交娛樂”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