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90后粉絲形態下的音樂產業變革(34頁)

中國音樂產業核心層受益移動互聯網變現模式創新
2014 年中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約為2851.5 億元,其中核心層市場規模約650.6 億元。而在線音樂異軍突起, 2012 年至2015 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37%。移動端用戶增長和用戶變現模式是創新關鍵因素。2015 年,我國移動音樂市場規模達到63.7 億元,預計2016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6.2 億。幾大音樂平臺開始致力于打造音樂生態,不僅大力推動會員付費模式,并且深耕粉絲經濟,催生出付費直播、線上演唱會等形式,成為音樂演出行業的新亮點。

11

版權是2B 變現邏輯,規模效應決定議價能力,未來趨勢將是版權
共享、各拼生態國內的上游內容制作行業集中度較低,唱片公司議價能力與影響力遠不及三唱片公司,短期內,只有擁有較大曲庫量的唱片公司將受益于“劍網行動”版權嚴令;隨著行業規范的建立,版權收入分配體系的透明化、公開化,創作人將獲得合理的收入,行業良性循環發展。幾大互聯網音樂平臺對于常規曲庫的投入成本增加的壓力促使版權采購終將從獨家走向共享這一趨勢,更多采取多平臺差異化的合作方式,以進一步放大IP的傳播效應。未來,平臺的競爭將由爭奪版權開始轉為比拼音樂生態。

12

C 端用戶的 FP(粉絲創造力)是音樂行業未來發展的爆發點
在內容創作者的價值得到重視的情況下,音樂生態構筑的泛娛樂產業在C端(用戶端)的價值突顯,將是音樂行業變現的爆發點。90 后是音樂消費主力軍,強調個性,有強烈的發聲欲望等習慣也使得其孕育了具有“粉絲自帶創造力”特色的“FP(Fans Property)新時代粉絲經濟”。粉絲的二次創造,音樂的泛娛樂延伸,使得音樂行業將擺脫傳統的單一盈利模式,內生增長和外延拓展將使得我國音樂行業進入多點開花的局面。在內生層面,版權的正規使用,使版權價值提升,版權變現能力提高;在向外拓展方面,IP 開發體系逐步完善,音樂作為IP 延伸的價值得到挖掘。
13 14 1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