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在線教育系列報告-K12模式解析(35頁)

部分地區率先展開對線下培訓機構的整頓。上海 2017 年年初的“兩會”上提出要大力整頓培訓市場;6 月 1 日市政協重點協商辦理“整頓規范教育培訓市場秩序”提案專題,決定即日起至 9 月1 日對全市范圍內的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分類整治規范;2018 年初“一標準兩辦法”正式實施,明確無論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民辦培訓機構均需先取得《辦學許可證》,滿足教學場所面積、消防安全、校長(行政負責人)、師資等要求,實行前置審批。成都也于 2017年 6 月由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工商局四部門聯合發布公告,對全市民辦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展開專項整治,要求亮證辦學、亮牌收費、規范招生、規范宣傳、安全教學、教師持證、規范賽事。

線下培訓機構整頓愈演愈烈,從地方蔓延向全國,監管趨嚴。2018 年 2 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對校外培訓市場提出三階段整治步驟,重點整治“無證無照”、有“超綱教學”“提前教學”等違規辦學行為的校外培訓機構,校外培訓市場的整頓從地方蔓延至全國。

發力線上成為線下教培機構的突破點。好未來最新財報的電話會議上提到,受全國整頓教培行業的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公司已適當放緩線下校區的擴張速度,轉而發力線上,通過加快發展在線業務保持高動能增長。2018 財年,好未來在線業務實現收入 1.21 億美元,收入占比同比增加 2.3pct 至 7.0%。2019 財年 Q1,在線業務收入美元計增速高達 212.8%、人民幣計增速 187.9%,在線業務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 9.0%,招生人數同比增長 144.7%,招生人數占比由去年同期 18%提升至 23%,在線業務成為好未來增長的新動力。

人工智能是當前在線教育產業升級的主要驅動力。2017 年 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 2030年,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已上升為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國際競爭力提升的發展立足點和新機遇。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落地場景主要包括自適應系統、拍照搜題、智能排課、智能評測、教育機器人、語言類口語考試等,基本覆蓋了“教、學、考、評、管”的全產業鏈條。分校內外來看,人工智能在校內的應用主要是 To B 端的學校教育信息化系統,如科大訊飛的智慧教育產品、學霸君的 AI 學、頌大教育的云服務平臺等;在校外的應用則主要是 To C 端的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在線學習平臺,如英語流利說、松鼠 AI1 對 1(原乂學教育)、滬江網等。我們在這里主要分析由消費者直接買單的 To C 市場。

人工智能為在線教育提供更優的用戶體驗。目前在語言學習領域,“人工智能+教育”的應用效果已經有所體現。以英語流利說為代表,其推出的人工智能老師“懂你英語”,具有評測、打分的語音識別功能,糾錯、批改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為用戶做出學習軌跡預測,共同構建定制化的深度學習系統。跟著 AI 老師學習三個月后(有效學習時長 36 小時),89.02%的用戶 PT 等級(描述外語學習者進步程度的標準體系)均有所增加,學習效果顯著。從用戶選擇英語流利說的注冊原因來看,更體現主動意識的“智能高效”、“實用性”、“計劃性”三大選項選擇率大幅提升,表明用戶對人工智能教育產品的認可度逐步提高,人工智能的運用優化了在線教育學習體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