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醫美產業深度剖析(49頁)

定義:技術改變顏值,人生不是天生。不管是社交網絡曬照成風,還是小鮮肉們千萬級別的微博粉絲,都表明這是一個“顏值經濟”時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沒有上天眷顧的好容顏,那就得靠后天改變。變“美”可以通過軟件手段(美圖,PS),美妝手段(化妝、護膚)和科技手段(醫療美容)。其中醫療美容具有前者所不具備的徹底性、持久性、真實性。

發展:2008 年后我國醫美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全球來看,整容行業是由一戰開始后的外形修復手術開始發展的。1990 年之后,全球的整形行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細分領域和商業模式不斷擴展。

行業整體:滲透率偏低、空間廣闊,2018-2020 年復合增速近30%。滲透率角度,我國大陸地區每萬人整容次數顯著低于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泰國等東亞鄰國(地區),根據ISAPS 數據,中國大陸2015 年于合法機構執行的整形療程平均每萬人約22 次,遠低于美國的125 次以及韓國的229次。由此可見,我國醫美行業滲透率較低,仍有廣闊發展空間。

子行業空間:非手術類項目占主導,2019E 數量占比可達74%。按照是否需要手術,醫療美容有手術類與非手術類兩大分支。手術類醫療美容包括埋線雙眼皮、吸脂瘦身等;非手術類醫療美容(又稱“微整形”)主要包括四個領域,填充劑注射、無創年輕化、生化注射、激光治療,具體包括光子嫩膚、美白針等。

消費升級:精致生活理念滲透、美麗需求日漸凸顯。在精致生活理念升級和人們美顏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外表重要性的提升催生出強大的顏值消費力。以顏值應用典型代表美圖公司為例,截止2017 年12月末,月活躍用戶數量已達4.16 億人,顯示出人們越發強勁的美麗需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