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房地產租賃市場專題報告(41頁)

我國住房改革目標正在發生變化。自1998 年取消福利分房體制后,我國住房制度實現了商品化、市場化,同時房地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一直以來,我國房地產企業都以住宅開發-銷售為主要營運模式,2015 年1 月住建部《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指導意見》中首次提出租售并舉的概念,提出積極培育經營住房租賃的機構、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將其持有房源向社會出租,改變經營方式,從單一的開發銷售向租售并舉模式轉變。2016 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培育租賃市場主體、鼓勵租賃消費的意見。“租售并舉”概念的提出,意味著我國住房改革目標正在從“居者有其屋”轉變為“住有所居”,住房租賃市場成為藍海。

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具有重要的宏觀意義。其一,租房市場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住宅租賃行業的產業聯動效應強,對保潔服務、建材、家具等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其二,租房市場能改善住房利用率。發展租房市場是盤活住房存量、提高閑置房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徑。其三,租房市場有助于推動住房合理消費。中小戶型、中低價位的租房供給有助于實現住有所居的社會目標,從而提升社會福利,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

未來十年,租賃市場會獲得穩定發展。根據鏈家的研究,目前中國租賃人口1.6 億,租賃房屋4600 萬套,未來會有更多人通過租房滿足居住需求,并有越來越多的房屋通過存量盤活和增量開發的形式進入房地產市場。預計2025 年租金GMV(成交金額流量)將接近3 萬億元人民幣,租賃人口2.3 億;2030 年,租金GMV(成交金額流量)將達到4.6 萬億元,租賃人口達2.7 億。

新房交易市場降溫。隨著更嚴厲的限購等政策的實施,50 個代表城市2018 年1-4 月商品新房市場交易量同比下降12%,其中一、二線城市分別下降33%和12%,尤其一線城市交易量已處于下降通道,預計未來難以回升到高位。三線城市2017 年初雖有回升,但今年也顯現了降溫趨勢。我國住宅市場逐漸進入存量房時代,租售并舉是房企必須的方向。

因資金緊張房企傾向于轉向政策、信貸支持的新興業務。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2018 年1-4 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披露了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狀況。1-4 月,房企到位資金增速低至2.1%,保持低位狀態,其中,國內貸款增速和個人按揭貸款增速雙雙出現負增長。國內貸款增速降至-1.6%,是自2016 年1-2 月以來首次出現由正轉負,個人按揭貸款增速降至-6.7%,已連續6 個月下降。為獲取資金,房企除了通過調整修建開發節奏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更多地選擇了轉向政策支持信貸的新興業務,如集體租賃住房、棚戶改造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