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是耐空氣、蒸汽、水等弱腐蝕介質或具有不銹性的鋼種,又稱不朽耐酸鋼。在實際應用中,常將耐弱腐蝕介質的鋼稱為不銹鋼,而將耐化學介質腐蝕的鋼稱為耐酸鋼。不銹是針對鋼鐵易銹蝕而提出的,但不銹鋼不是不銹,而是相對于普碳鋼才而言的不銹,是有條件的。不銹鋼是在鐵-碳合金中增加鉻的元素,為鐵-碳-鉻三元素結合的金屬,將碳穩定在0.2%的含量時,鉻的含量增加到12.5%時,呈現出不銹性。不銹鋼的耐蝕性主要從鉻元素中獲得,當鋼中的含鉻量達到12%左右時,鉻與腐蝕介質中的氧作用,在鋼表面形成一層很薄的氧化膜,可以阻止鋼進一步腐蝕。鋼中鉻低于12.5%時,一般稱為合金鋼,相對易銹蝕。只有鉻含量不小于12.5%時才稱之為不銹鋼。
不銹鋼冶煉工藝流程與比較:二步法占產能70%以上,三步法適用專業化生產。據2014 年史彩霞、吳燕萍、李冬剛和高忠江編寫的《不銹鋼冶煉工藝流程的分析與比較》一文介紹:目前世界上生產不銹鋼的冶煉工藝主要分為一步法、二步法和三步法,其中EAF+AOD(電弧爐+氬氧精煉爐)的兩步法工藝約占70%,三步法工藝約占20%。隨著低磷鐵水被廣泛應用于不銹鋼生產,新型一步法不銹鋼冶煉工藝也被越來越多的不銹鋼生產企業采用。
目前很多不銹鋼生產企業采用部分低磷或脫磷鐵水代替廢鋼,將鐵水和合金作為原料進入AOD 爐進行不銹鋼的冶煉,由此形成了新型一步法冶煉工藝。新型一步法冶煉工藝與早期一步法相比在生產流程上取消了電爐這一冶煉環節。
不銹鋼冶煉的成分原料構成:奧氏體、雙相鋼含鎳量較高,鐵素體、馬氏體幾乎不含鎳成分。根據寶鋼不銹鋼產品手冊,奧氏體主要化學成分中,除鐵以外,鉻、鎳、錳的比重相對較高,300系列的鉻、鎳比重分別占比6.5-22.0%、16.0-26.0%;其余BN系列的鉻、錳比重分別占5.5-10.5%、13.0-18.0%。
南非鉻礦占我國進口70%以上。我國鉻礦資源匱乏,截至2013年底,我國共有鉻礦區63個,查明資源儲量1142萬噸,其中儲量107.6萬噸,基礎儲量401.5萬噸,資源量740.5萬噸,鉻礦儲量僅占世界探明儲量的0.02%。我國有14 個省、自治區有鉻鐵礦資源分布,主要集中于西藏、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分別占2013年總查明鉻礦儲量的33.91%,18.45%,13.95%,7.78%和 6.86%,超過80%。鉻礦資源主要集中于西部邊遠地區,經濟發展欠發達,交通不便,加之礦體的不規則形態和零散分布,礦產開發難度大。所以,我國鉻礦資源很大程度以來進口,南非、土耳其和津巴布韋是我國鉻礦的主要進口國,分別占2017年我國鉻礦進口數量的72.34%,8.04%和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