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航空產業-軍機迎來發展新紀元(24頁)

科學分類是研究軍用飛機的前提條件。軍用飛機是指直接參加戰斗、保障戰斗行動或軍事訓練的飛機。軍機以戰場偵察任務起家,隨空間對抗加劇,演變出空中對抗、對地攻擊等多種用途。軍用飛機通常按任務用途、動力方式等標準分類。我們參考《世界空軍力量》,并考慮到無人機的發展趨勢,將軍用飛機分為戰斗機、武裝直升機、教練機、運輸機、特種飛機、加油機、無人機等7大類。

總體數量上,我國軍機數量近為美國的20%。《世界空軍力量》顯示:2016年,美國軍機數量13764架,世界占比26%;中國軍機數量僅為2955架,世界占比5.6%。美國軍機數量相當于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及法國的戰機數量總和,相當于中國軍機數量的4.7倍。這一比例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三年間處于相對穩定的水平。

結構占比上,解放軍和美軍軍機構成結構差異明顯。美軍直升機占比最大,約為42%;教練機和戰斗機并列第二,占比分別為21%和20%,運輸機、特種飛機和加油機的比重較為接近,約為6%。解放軍戰斗機的占比最高,已經超過軍機總數的50%,直升機和教練機分列二、三位,國內前三位軍機類型占比也呈現逐級減半的趨勢,其占比分別為52%、27%和12%,運輸機和特種飛機的比重基本持平,維持在5%左右,加油機的比例甚至不到世界的1%,主要依靠引進。

解放軍空軍和美空軍存在明顯代差。《世界空軍力量》顯示:美國的戰斗機主要以F-15、F-16和F-18為代表的三代機為主,約占70%左右,部分空軍和海軍已經使用以F-22和F-35為代表的四代機,約占美國戰斗機總數的10%左右;而解放軍戰斗機主要以J-7、J-8代表的二代機占比53%,以J-10、J-11和J-15為代表的三代機占比37%。J-20和J-31為代表的四代機尚未大規模投入使用。

空軍編制調整,戰機數量有望提升。2017年后,空軍航旅部隊體制進行了大規模調整。空軍指揮體制由“軍—師—團”調整為“基地—旅”,指揮層級進一步壓縮。目前,《解放軍報》等媒體已公開:空軍擁有大連、上海、烏魯木齊、南寧、濟南、福州、蘭州、拉薩等8個基地。每個基地下分設3~4個航空兵旅,原有的按殲擊機和強擊機劃分的師級單位,將拆分為由多機型組成的“合成航空兵旅”,三、四代機需求量進一步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