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軍工采辦主要國家采辦體系發展沿革(18頁)

美國采辦體系可分為三個階段:發端-成型-完善。二戰前美國國防采辦由各軍種負責,存在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戰后美國成立國防部,國防采辦開始集中,這是美國采辦系統的發端階段。越戰中后期,美國先后建立規劃計劃預算系統、國防采辦系統和需求生成系統,三大采辦系統初步成型。冷戰結束后,美國在采辦領域發起了需求革命等一系列改革,三大采辦系統逐步完善,構成了美國現行的國防采辦體系(詳見《中信證券軍工·軍臨天下(第67期)—采辦系列研究一:主要國家現行采辦制度研究》)。

二戰前美國陸海軍采辦缺乏統一管理。美國陸軍最早可追溯至 1775 年獨立戰爭時期的大陸軍,常備海軍則在 1794 年《海軍法案》通過后才成立,美國戰爭部和海軍部先后于 1789和 1798 年設立,分別管轄陸海軍,部長均為美國內閣成員。海、陸軍各自設有獨立、完整的采辦管理機構,卻缺乏統一管理,潛藏諸多弊端。

陸海軍獨自采購導致資源重復浪費。以 XF5F“天鷹”戰斗機為例,該戰斗機是格魯門公司設計的一款試驗性雙發動機艦載戰斗機,這架飛機同時被美國海航和陸航看中,但雙方沒有相互協商,而是分別購入進行實驗,其中陸軍試驗機編號為 XP-50。最終雙方購入的飛機都只處于試驗階段,重復購置浪費了寶貴的物力和時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