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5G專題報告-關注產業鏈上下游(37頁)

5G概念及主要特點。當前使用的公眾移動通信網絡采用蜂窩無線組網方式,被稱為蜂窩移動通信網絡(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從20世紀70年代末正式商用開始,蜂窩移動通信網絡已經歷四次世代更迭。第一代移動通信(1G)以模擬式蜂窩網為主要特征,在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開始商用;第二代(2G)以數字化為主要特征,于20世紀90年代初正式商用,典型的標準是歐洲的GSM、美國的CDMA IS-95等;第三代(3G)以多媒體業務為主要特征,于21世紀初開始商用,主要標準為WCDMA、TD-SCDMA、CDMA2000,以及WiMax;第四代(4G)以寬帶高速數據傳輸為主要特征,實現了網絡扁平化和全IP化,4G標準為LTE(以及其后的LTE Advanced),可分為TD-LTE和LTE FDD兩種制式。

標準制定工作有序進行。在通信標準制定的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是ITU(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前身可追溯到1865年成立的國際電報聯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1934年正式更名為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1947年,ITU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現有193個國家成員和近800個企業和學術機構成員。ITU的主要職能包括管理國際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資源,以及發展通信技術標準等。其他國際組織制定的通信標準需提交給ITU,才能確定為國際標準。

頻譜資源分配逐步落地。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是國際電信聯盟涉及無線電頻率、衛星軌道資源的劃分、分配、指配、規劃及管理的全球盛會,每3-4年召開一次。2015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15)上,各國對6GHz以下新增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 System)新增全球統一頻率進行了討論,最終將1427MHz-1452MHz、1492MHz-1518MHz確定為IMT新增的全球統一頻率;3400MHz-3600MHz被升級為國際電聯1區(非洲、歐洲、西亞部分國家、中亞)及2區(美洲)IMT統一頻率,3區(亞太)將此頻段確定為IMT頻率的國家進一步增多;3300MHz-3400MHz頻段被全球45個國家確定為IMT頻率;4800MHz-4990MHz頻段在部分國家被確定為IMT頻率;在不對鄰國廣播業務產生任何影響的前提下,國際電聯2區和3區的部分國家確定把470MHz-698MHz或其中的部分頻段用于IMT。這些頻段將在未來用于5G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