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能源汽車新趨勢-三元高鎳化(28頁)

補貼金額逐年退坡,門檻持續提升。2017 年補貼政策對大部分類型新能源車的補貼都進行了下調,同時規定地方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補貼50%(原為100%)。在乘用車領域,以工況法續駛里程R 為指標,對高續駛里程車型的補貼額度為低續駛里程車型的2.2 倍;同時規定純電動乘用車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對高于120Wh/kg 的按1.1 倍給予補貼。2018 年,預計在客車領域,政府對單車長度在6 米到8 米(不包含6 米)的客車補貼上限從9 萬元下降到3 萬元,客車補貼上限基本上都減少一倍。

“補貼+雙積分”持續推動行業發展,2025 年國內滲透率有望達到20%以上。2017 年2月20 日,三部委聯合印發了《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其中新能源領域的階段性目標是“到2020 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 萬輛”以及“到2025 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總產銷的20%以上”。2017 年10 月17 日,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即“雙積分政策”),對新能源車的技術含量、配套設施、服務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純電動乘用車2017 年產銷同比增長81.7%和82.1%。2017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為79.4 萬輛和77.7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占比達到2.7%,比上年提高了0.9 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7.8 萬輛和46.8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7%和82.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4 萬輛和11.1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3%和39.4%。

新能源乘用車放量趨勢出現,三元電池的市場比重持續提升。2016 年三元電池在中國乘用車市場占比首次過半,達到58.49%;其中,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上,三元電池用量占比提升到63.36%;在插混乘用車市場上,三元電池用量占比提升到21.57%,而2015 年僅為3.23%。2017 年三元電池在中國乘用車市場占比進一步達到75%以上。

2017 年三元正極材料產量同比增長58.38%。根據第三方機構起點研究的數據,2017年三元正極材料的產量達到8.6 萬噸,同比增長58.38%。同期,正極材料的產量達到21萬噸,同比增長30%。2017 年正極材料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動力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與新能源汽車補貼緊密掛鉤后,動力電池企業加速往高能量密度方向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