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鄉村振興下的農業投資機會(22頁)

一般“一號文”于一月下旬或2 月上旬發布,預計聚焦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梳理歷年一號文件,我們發現與“三農”主題有關聯的年度分別為1982-1986 年和2004-2017 年,即自2014 年開始連續14 年的一號文件都和“三農”相關,且發布時間主要集中在一月下旬或2 月上旬。

一號文件發布后一個月農業表現優異,農林牧漁(申萬)指數更是連續十四年收益為正,平均上漲6.57%。同時我們對一號文件發布前一個月,前一個星期,后一個星期以及后一個月各農業板塊漲跌幅進行統計。從漲跌的概率來看,一號文件發布后一個月各子版塊上漲的概率最大,在14 個年份中收益為正的年份有12 個左右,其中農林牧漁(申萬)指數更是連續十四年收益為正,平均上漲6.57%。而發布前一個月各版塊出現下跌的可能性最大,收益為負的年份平均有7 個。如果按照收益大小來看,一號文件發布前一個月同樣也是出現最大跌幅的重災區,14 個最大跌幅8 個位于其中,且聚集于農產品加工(4 個)與林業(3 個)板塊。而最大漲幅基本位于發布后的一個月(同樣為8個),且聚集于動保(4 個)與種植業(3 個)。

從個股表現來看,與口糧直接相關公司在一號文件發布后受益頗多。進一步,我們自2004 年開始對一號文件發布后一個月上漲的股票按漲幅進行排位,取每年前十名,然后統計進入前十的次數,結果發現隆平高科(7 次)、*ST 中基(6 次)在過去14 年一號文件發布之后表現最好。金健米業(5 次)、羅牛山(5 次)、亞盛集團(5 次)、新農開發(5 次)表現次之。從所屬板塊來看,上述6 家公司與口糧直接相關的公司有3 席,占比最高,其他則分散在加工與畜牧業。

三農問題伴隨著城鎮化而誕生,也支撐了我國經濟多年平穩發展。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下,在以農補工階段,國家累計向農業提取剩余價值約17.3 萬億,以支持中國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三農承載城市資本危機代價也是我國為何能度過多次經濟危機的體制基礎,可以說三農是國家長期穩定的制度基礎。例如,2005 年,國家將新農村建設放在八大戰略之首,每年追加了15%的投資增幅,提振了鄉村消費能力,才使得2008 年經濟危機時,家電下鄉有了可能,緩解了出口不順的困境(這僅是案例之一)。

鄉村振興是維護國家長久穩定的重要手段。如今,我國城市化率不斷提高,農村作為緩沖墊的功能正在消失,防止下一次經濟硬著陸就必然要再平衡農村和城市。國家應當堅持城鄉統籌、區域平衡的戰略,不斷增加中西部和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必然能創造更大的就業機會,維護國家長期穩定的制度基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