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蟲劑種類繁多。殺蟲劑按化學結構可分為有機磷類殺蟲劑、新煙堿類殺蟲劑、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苯甲酰脲類殺蟲劑、殺螨劑類殺蟲劑、昆蟲生長調節劑類殺蟲劑、有機氯類殺蟲劑等。
殺蟲劑的發展歷程分為4 個階段。(1)第一階段:19 世紀中期以前,殺蟲劑以天然殺蟲劑和無機化合物為主,其特征是作用單一、用量大、持效期短、對作物易引起藥害。有些品種(如砷酸鉛、砷酸鈣、氟硅酸鈉和礦油乳劑等)對人毒性大。自有機合成殺蟲劑大量使用以來,大部分已被淘汰。(2)第二階段:以有機氯、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等有機合成殺蟲劑為主,其特征是高效高殘留,其中不少品種對哺乳動物具有高急性毒性。這類殺蟲劑在上世紀40-60 年代期間處于領先地位。(3)以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為主,其特征是對害蟲的毒性大大提高,單位面積投藥量顯著減少,即屬于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4)特異性殺蟲劑或“非殺生性”殺蟲劑,其特征是能改變害蟲的生活習性、形態及生長繁殖等,從而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
全球殺蟲劑市場規模修復。根據Cropnosis 統計,2011-2014 年全球殺蟲劑銷售額從97.2億美元增長至114.1 億美元,年復合增速為5.5%。殺蟲劑銷售額在2014 年達到歷史峰值,主要因為當年巴西棉鈴蟲害偏重發生,驅動殺蟲劑市場需求強勁增長。而隨著全球農化市場景氣下行,同時歐盟對新煙堿類殺蟲劑的監管趨嚴,部分國家禁止銷售新煙堿類殺蟲劑,2015 年和2016 年全球殺蟲劑銷售額連續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5.5%和9.0%。2017 年農化市場景氣復蘇,全球殺蟲劑銷售額達到97.3 億美元,與2016 年基本持平。
新煙堿類、擬除蟲菊酯類和有機磷類殺蟲劑銷售額占據前三甲。根據《農藥快訊》數據,2015 年,全球殺蟲劑(含非農)銷售額為167.4 億美元,新煙堿類、擬除蟲菊酯類和有機磷類殺蟲劑合計占比50.1%。新煙堿類殺蟲劑銷售額較大的有噻蟲嗪、吡蟲啉、噻蟲胺等。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銷售額較高的有高效氯氟氰菊酯、聯苯菊酯、氯氰菊酯等。
氯蟲苯甲酰胺(康寬)一馬當先。氯蟲苯甲酰胺是杜邦公司開發的第1 個魚尼丁受體類殺蟲劑,最早于2008 年上市。它可有效防治幾乎所有重要的鱗翅目害蟲和部分其他害蟲,主要應用于大豆、水果、蔬菜、棉花、水稻等。氯蟲苯甲酰胺現已在世界上100 多個國家銷售,幾乎覆蓋了所有市場。另外,作為種子處理劑,氯蟲苯甲酰胺已在美國、巴西、日本、印度、緬甸、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國家登記和上市,用于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等。2016 年氯蟲苯甲酰胺全球銷售額為14.8 億美元,2011-2016 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