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的商業邏輯:“資本+并購+全球化”:種業具有時空局限性,科研投入大,周期長,依賴于政策的保護與放開, 2013 年全球種業市場規模達210 億美元。從孟山都、杜邦先鋒、先正達的發展歷程來看,國際種業巨頭的成長壯大,都離不開“資本+并購+國際化”三條主線。資本支持種業的科研投入與并購支出,從內生外延兩方面構建企業競爭壁壘,最后通過國際化來打破本國市場的發展瓶頸。
變革前夕的中國種業,龍頭企業迎來做大良機:1、品種更新換代前夕:靜待新的王者誕生
中國主要農作物的換代是以一個大品種為主要特征。該品種較上一代品種有全面優勢,種植面積極大。目前,國內主要農作物的品種均已推廣多年,進入世代更替期。下一代雜交水稻品種的特點在于高產的同時,實現口感提升以及強抗病性。下一代雜交玉米品種的特點將是“有鄭單958 的耐密性和適應性,有先玉335的灌漿脫水快和生育期”,即適合籽粒收獲的特性。品種次代更替對于種企而言既是機遇也是風險。新次代品種相對于老品種有全面優勢,將帶來企業盈利高增長。典型如2009-2011 年先玉335 的熱銷給登海種業和敦煌種業帶來的高增長。同時,必須看到,由于商業化育種周期較長,一旦錯過品種更替大潮,意味著企業將至少錯過5-8 年的發展期。登海種業在在過去10 年的盈利波動完美的闡釋了這一點。
2、政策變革期:市場化改革深化
以政策變更為標志,建國之后,國內種業經歷了“四自一輔”、“四化一供”、市場化改革探索期,現在進入了市場化改革的深化期。改革的重點從銷售、產權向科研、產業轉移。當前的政策走向,整體上沿著提高行業競爭門檻,強化具備品種研發實力的種企競爭力,推動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方向演進。
3、市場分化期:競爭日趨白熱化
1)長期無憂,短期遭遇瓶頸。2014 年,國內種子市場空間819 億,僅次于美國。種子花費占農作物總成本中的比例來看,國內種業還有較大的發展前景。長期成長無憂。但是,短期內行業遭遇了發展瓶頸。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頂峰,后續增長有限,甚至有可能下降。種子質量提升,種植方法改進,使得每畝用種量整體呈現逐年下降的走勢,但趨勢極為緩慢。種子商品化率已經達到70.08%,進一步提升空間有限。隨著國家玉米收儲政策的重大轉變,玉米等糧食價格在2015 年的下跌,進一步制約了種子價格的提升。2)行業高庫存或成常態。2015 年,雜交玉米種子制種面積雖然上升了4畝,但是受2015 年8 月新疆高熱風導致的減產影響,2015-16 銷售季,預計雜交玉米種子庫存下降到約8 億公斤。15/16 銷售季,雜交水稻種子制種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庫存增長有所放緩,但仍在1.1 億噸,庫存消費比居高不下。在競爭白熱化階段,同質性種子的市場空間在縮小,只有擁有品種差異化優勢的企業才能生存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