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農牧企業發展之路回眸。為了更好地探索中國農牧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與方向,我們選取全球食品產業鏈中的幾家大型農牧企業進行深度研究,選擇標準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1)具有廣泛的全球影響力,為中國農牧企業走向世界提供優秀范本;2)時間方面,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以便通過詳加梳理各大企業的歷史發展進程總結其共通規律;3)空間方面,盡可能涵蓋經濟發達程度與農業資源稟賦各異的國家和地區,進而考察宏觀層面的制度與環境因素和微觀層面的企業個體之間的持續互動關系。
因地制宜的現代農業經營制度為農牧巨頭的誕生提供肥沃土壤。不同國家的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具有明顯差異,這是土地資源稟賦與市場化程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例如美國以家庭農場作為基本經營單元,歐洲和泰國則廣泛采取農民合作社的組織化形式,巴西農業規模經營與分散經營并存并且地域差別顯著。
內生增長與外延并購相結合是農牧巨頭不斷擴張的共同路徑。在長達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基于產品和營銷優勢的內生性增長和以資本實力為前提的外延并購相結合是各大農牧巨頭的共同發展策略。
史密斯菲爾德—全球最大豬肉養殖加工處理商。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創立于 1936 年,是美國生豬養殖行業的龍頭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從事豬肉加工業務,目前已經形成了豬肉全產業鏈商業模式。公司肉類品牌包括 Smithfield、Farmland、John Morrell、Gwaltney、Armour、Carando 等,產品銷往全世界超過 150 個國家和地區。2013 年,史密斯菲爾德以 71 億美元的對價被萬洲國際收購。2015 年,公司的總營業額達到 144.4 億美元,約為 899.6 億元人民幣;歸母凈利潤為 4.5 億美元,約為 28.0 億元人民幣。
橫向整合與縱向一體化齊頭并進。史密斯菲爾德于 1936 年誕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在成立之初僅從事豬肉加工包裝業務。在公司成立之后的 30 多年,此項業務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的狀態。1969 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已經達到了 3500 萬美元。20 世紀 70 年代,公司進行了一些非豬肉核心業務的收購和不必要的人員擴充,導致整體盈利能力下滑和負債累累;在公司以前的管理者 Luter 重新回歸之后,再次確立了以豬肉為核心的發展戰略并開始了并購擴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