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醫藥專題-詳解非小細胞肺癌指南靶向藥(29頁)

根據美國“Cancer Statistics, 2017”,肺癌是美國男性/女性發病率第二高的腫瘤,是癌癥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根據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資料,2017年,美國預計有222500 例(116990 的男性和105510 的女性)新確診肺癌患者、155870 人(84590 的男性和71280 的女性)死于肺癌。美國肺癌患者5 年生存率僅為17.7%。

根據“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肺癌是中國男性發病率最高、女性發病率第二的癌癥(僅次于乳腺癌)。2015 年,國內約有73.33萬例(50.93 萬男性和22.4 萬女性)新確診肺癌患者、61.02 人(43.24萬男性和17.78萬女性)死于肺癌。我國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16.1%。

非小細胞肺癌是主要類型,占總肺癌患者的80%以上。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約占肺癌總敉的80%以上。目前,大多數確診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都是晚期患者,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RT)、替尼靶向藥治療、單抗靶向藥治療和免疫治療等。

EGFR和ALK突變陽性患者,首選小分子替尼類治療。EGFR突變陽性是最主要的非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約占白種人患者的10%-15%、亞洲患者的30%-50%。針對EGFR突變陽性的治療用藥主要是小分子替尼類藥物,包括用于一線治療的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奧希替尼(NCCN最新推薦);和用于二線治療的奧希替尼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EGFR)是細胞增殖和信號傳導的受體,對表皮生長非常重要。通常情況下,EGFR的作用是短期且受到嚴密控制的。部分患者由于基因突變,導致EGFR無法被關閉,刺激細胞無休止地生長,并導致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生。腺癌、終生非吸煙者或輕度吸煙、亞洲人種、女性是EGFR突變高發人群。非小細胞肺癌EGFR突變在白種人中比例約為10-15%,在亞洲患者中比例約為30-50%。最常見的EGFR突變是外顯子19缺失(Del19)和21號外顯子L858R點突變(由亮氨酸突變為精氨酸)。

EGFR和ALK突變陰性患者,抗PD-1&PD-L1單抗有望占據主要市場。我們預計,抗PD-1&PD-L1單抗(聯合用藥)將占據EGFR和ALK突變陰性非小細胞肺癌主要市場份額。EGFR和ALK突變陰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約占白種人患者的82%左右、亞洲患者的53%左右。一線治療包括化療、默沙東抗PD-1單抗Keytruda(pembrolizumab)治療和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貝伐珠單抗治療;二線治療包括默沙東抗PD-1單抗Keytruda(pembrolizumab)治療、BMS抗PD-1單抗Opdivo(nivolumab)治療、羅氏抗PD-L1單抗Tecentriq(atezolizumab)治療和禮來抗VEGFR2單抗Cyramza(Ramucirumab)。目前,抗PD-1&PD-L1單抗已經展現出顯著療效,未來聯合用藥前景值得期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