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外包組織=CRO+CMO+CSO。醫藥外包組織已經貫穿到藥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其中CRO、CMO、CSO 分別服務于醫藥行業的研發、生產、銷售三大環節。由于專業化和規模經濟的優勢,全球范圍內的醫藥外包仍屬于朝陽產業, CRO 企業正從傳統模式向風險共擔模式發展,Frost&Sullivan 預計未來五年CAGR 預計達12%。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藥物臨床試驗自查核查、藥審加速推動國內CRO 市場向千億量級發展。新藥研發壓力推動全球CRO 行業騰飛。根據Frost&Sullivan 的統計,僅2010 年,全球CRO 市場就達到214.2 億美元,2017 年CRO 市場容量將達到430.9 億美元,我們預計未來5 年行業CAGR達11%。隨著CRO 巨頭的全球擴張和亞洲地區經濟科技的崛起,21 世紀CRO 產業逐漸向亞洲轉移。中國的成本優勢和廣闊產業前景進一步推動了產業在中國快速發展,我們預計2020 年中國CRO 市場容量達943 億元,CAGR 達25%。我們認為國際化、多元化、特異化、深度合作是區分公司競爭力的核心四要素。
CMO 能夠幫助藥企降低成本壓力,起到調節產能的作用。爭搶新藥上市時間也對藥企的生產能力提出了新要求。CMO 市場收益于需求端大量增長,根據Business Insights 數據,2011 年全球CMO 市場達到319 億美元,2017年將達628 億美元,CAGR 為12%。新版GMP 認證和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的啟動,將使國內CMO 企業充分享受國內制藥需求增長的”蛋糕”。根據Informa 的數據,2017 年,中國CMO 市場容量為22 億美元。聯化科技、博騰股份、奧達國際、樂威醫藥、泓博醫藥、合全藥業等公司依靠其全套工藝開發以及各種規模定制生產的能力在幾個藥物品種上達到了與國際競爭的水平。
隨著“兩票制”、“營改增”等最新市場規范政策將推動CSO 市場發展。在全球藥品市場高度競爭、利潤空間受壓情況下,藥企用于舉辦學術會議、差旅費用、廣告支出等用途的銷售費用面臨監管和成本的壓力,推動全球CSO 市場發展。從2009-2015 年,全球藥品銷售外包市場從27 億美元增長至56 億美元,CAGR 為12.93%。由于國內藥品銷售制度處于規范過程中,加之藥企控制成本的需要,CSO 在國內尚處于引入期。由于獨特的本土深耕優勢和對外連接渠道優勢,目前國內CSO 在進口藥銷售市場作用極為明顯。未來國內向大型化和專業化發展的特色CSO 將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