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創新藥系列報告-腫瘤疫苗進展報告(40頁)

腫瘤疫苗備受矚目,成實體瘤治療重要突破口。目前,主要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案包括治療性腫瘤疫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溶瘤病毒等。伴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 CAR-T 研究累累碩果的,是人們對腫瘤疫苗研究領域的翹首期盼以及“千呼萬喚始不出來”的困惑和疑慮。前兩種方案針對實體瘤的療效較為有限,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雖然有很多實體瘤適應癥獲批,但從治療特點上看,僅能解除已經位于腫瘤邊緣的 T 細胞的束縛或加強遞呈,不能促使 T 細胞攻擊腫瘤,一些病人并無免疫反應。CAR-T 針對 CD19 抗原的血液瘤有較好的療效,2017 年下半年兩款 CAR-T產品獲批,包括諾華的 Kymriah 和 Gilead 的 Yescarta,適應癥均為 B 細胞淋巴瘤,在實體瘤治療方面療效目前仍有待突破。治療性腫瘤疫苗因其促使 T 細胞高特異性的針對腫瘤攻擊,成為實體瘤治療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唯一已獲批的劃時代腫瘤疫苗產品 Provenge 的適應癥為實體瘤前列腺癌。Provenge(Sipuleucel-T,普列威)是第一個在美國被批準用于治療目的的腫瘤疫苗,開創了癌癥免疫治療的新時代。2010 年 4 月 29 日,美國 FDA 正式批準,將 Dendreon 公司的 Provenge 用來治療無癥狀或具有輕微癥狀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激素難治性)前列腺癌,成為首個被美國 FDA 批準上市的前列腺癌自體免疫細胞療法,這款腫瘤疫苗的上市標志著該領域 20 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本文第三章將對 Provenge作詳細介紹。

腫瘤疫苗受市場熱捧,有望切入千億美元市場。據 IMS 數據顯示,全球腫瘤治療以及維持治療藥物的花費,從 2012 年 910 億美元增至2016 年 1130 億美元,其中美國占全球腫瘤治療總花費的 46%。自 2011 年以來,腫瘤藥物花費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 11%,而維持治療藥物的花費在 2016 年增長了 2%。中國腫瘤市場隨著腫瘤發病人口的增加,推動中國抗腫瘤藥物市場高速發展。據 IMS 數據,2012年-2017 年中國抗腫瘤市場由 604 億元增長至 1268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16%,預計2018 年市場規模可達 1447 億元,未來十年的市場空間依然很大。

突破關鍵掣肘因素,腫瘤疫苗大有可為。盡管腫瘤疫苗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但仍有許多非常重要的治療難點需要去攻克。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是聯合佐劑的應用,其思路在于增強抗原免疫原性和抑制腫瘤免疫抑制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