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鐵路改革元年,航空供需改善強勁(81頁)

全球經濟增速平穩,貿易需求有所增長。根據IMF4月對世界經濟展望進行的預測,預計2017年和2018年世界經濟增速分別為3.5%和3.6%,全球經濟增長改善有廣泛基礎,美國預期增長水平提高驅動發達經濟體前景改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活動預計將顯著增強,不過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的大型國家的經濟活動弱于預期,而我國受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國內經濟繼續穩中向好。不過,經濟整體加速的復蘇依然容易受到包括傾向實行保護主義的趨勢、美國加息步伐快于預期、金融監管大力收縮等一系列下行風險的影響。

需求發生小幅改善,外貿增速向好。2017年1-9月,我國貿易進出口總值20.2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6%。其中,出口5.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4%;進口4.88萬億元,同比增長22.3%;貿易順差20331億元,收窄21.4%。

貨運供需整體寬松,運價水平有所提升。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實現6.9%的增長,經濟維持較高速增長趨勢不變,大宗貨物需求有所提升,鐵路運輸、航運業務量增長,而公路運輸打擊超限超載則令貨物不斷向鐵路回流,貨物運輸結構逐步優化調整,鐵路運輸量進一步增長,運價恢復并且上浮。在消費的拉動之下,與消費相關的物流業務繼續保持相對快速增長,消費升級以及消費需求的增長帶動了相關領域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與此相關的領域,包括運輸、倉儲以及其他加工、制造等都將繼續保持穩定投資、較快增長的局面。

油價相對低位徘徊,匯率因素短期積極。2017年1-6月,國際原油均價約51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25%,不過油價在2016年1季度處于歷史相對低位,預計下半年油價上升有限。考慮到全球經濟增長仍舊緩慢,石油需求將保持相對疲軟。我們預計2018年國際原油均價在50美元/桶上下波動。

鐵路改革三步走循序漸進。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關鍵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優先發展鐵路已經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選擇。中國鐵路發展的總目標是建設滿足中國經濟發展的鐵路運輸體系。根據我國中長期鐵路發展規劃,到2020年,一批重大標志性項目建成投產,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如何提升國家鐵路核心競爭力、提高國鐵資本效率效益則成為我國鐵路改革的中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