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國際教育行業深度研究-低齡留學需求催生(42頁)

國際學校:中西合璧,發展迅猛。國際學校是以雙語或者多語教學為主,采用國際課程體系,為處于K-12 階段學生出國留學做準備,并可以在相應階段獲得學歷證明的教育機構。相比普通教育,我國國際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師生比等方面擁有獨特優勢,呈現出市場大而分散、潛力廣闊、發展快速的特點。

目前我國存在三類國際教育機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公立學校國際部和民辦國際學校。最早出現的是專為外交人員子女開設的學校,例如北京巴基斯坦使館學校(1969)、芳草地國際學校(1973)和第五十五中學國際學生部(1975)是最早成立的一批,改革開放后各類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紛紛涌現,這類學校普遍采用國外教學體系和管理體系,全外語授課。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逐漸提高、視野逐漸擴展,家長對于子女在國外接受教育的需求不斷擴大,公立中學與外國學校合作辦學的國際課程班以及民辦國際學校逐漸興起。這兩類學校通常招收中國籍學生,采用中英雙語授課,教學內容同時包含了國外的課程體系和國家規定的相應課程安排。

國際學校具有師資和教學質量優勢。與普通公立和民辦學校相比,國際學校學生背景更加多元;課程安排以國際課程體系為主,以本土課程為輔;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培養學生各類能力;通常采用小班教學輔導,生師比較低;并且聘有大量外籍教師,配合中方雙語教師進行教學。

當前國際課程體系主要包括AP、A-Level、IB 和BC 四大類。根據新學說《2016 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中國國際學校報告藍皮書(2016)》,AP 課程在中外合作辦學、保證中國高中文憑的公立學校國際部中使用較多;A-Level 課程進入中國較早、較適合于中國學生的應試文化,因此在民辦國際學校中采用最為廣泛;而IB 課程由于其國際性和高要求,在學生英文基礎較好的外籍人士子女學校中占比絕對領先。

我國國際學校數量和在校生規模均保持世界第一。《2016 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6 年,我國共有國際學校661 所。其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122 所,平均每所學校在校生600 人左右;民辦國際學校321 所,平均在校生人數為1000 人左右;公立學校國際部218 所,校均200 名學生左右。2016 年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民辦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國際部在校生人數分別為7.32 萬人、32.1 萬人和4.36 萬人,合計在校生43.78 萬人,相比2015 年增長18.1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