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力改革專題-配售端潛力激增(35頁)

社會資本有望從配網PPP建設中獲得超額收益。社會資本投資一個3.6億增量配網項目其內部收益率可以達到10.2%,在增加50%的杠桿下,其內部收益率可達12.4%。相對于市場上園林、建筑類型PPP項目來講,回報更有吸引力。我們認為配電網改革和配網PPP的推廣,將對2萬億配網投資落地有極大促進作用。

105家增量配網試點方案將直接拉動電力總包和電力設備業務增長。本次批準的105個增量試點配網項目大都集中在各類型工業園區,按照單個項目平均投資額4個億來計算,直接產生了一個大概400億左右的增量電力總包市場以及120億元電力設備的增量市場。

配售電一體化運營商將有增量收益,能在售電市場取得更大競爭優勢。基于以上配網投資假設,配售電一體化公司內部收益率達14.2%。憑借自身的配網資源,可以更直接地面對電能使用者,借助于配電管道,對區域其它售電商建立一定的壁壘優勢,而且容易形成業務聯動。同時配售電一體化經營容易積累大量用戶數據和習慣,為后續發展增值服務打下良好基礎。

工業園區以其巨大的市場空間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工業園區的企業多為當地用能大戶。加上工業企業聚集的園區,有著用電客戶集中、需求穩定等較強的屬性特征,將來一定是售電企業兵家必爭之地。全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用電量超過12000億度,占2015年全社會工業用電規模的30%。售電商按照每度電2分錢的收入,對應240億市場空間。

需求側用電服務市場有望乘電改東風扶搖直上。電改后用戶側會產生大量的新需求,繼而產生各類商業模式。隨著售電商的不斷增多,電力交易軟件未來將會是一個40億左右的市場,這將極大地促進此類信息化平臺廠商的業績提升。用電節能市場空間巨大,對應電力節能服務商的市場空間為515億元人民幣。我們認為隨著經營性電價和售電業務的放開,市場化的條件下,工商業的峰谷電價差存在繼續擴大的可能,給儲能的商業化打開了空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