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發展困境,轉型成為必然。南美白對蝦自1988 年7 月引入我國以來,以其肉多鮮嫩、殼薄體肥、出肉率大于60%、生長速度快(60 天上市)、適鹽度廣、食性雜等特點而出名,養殖面積和密度自2005年起不斷攀升而成為蝦類第一大品種。產業發展的同時,問題也不斷暴露,受病害、要素價格增長等因素制約,傳統養殖模式成功率已低至三成,總產量急劇下降。究其原因,就是養殖密度過高而配套技術跟不上帶來不可逆的負面效果。但消費升級趨勢下,需求有增不減,蝦價持續走高,如何滿足國內30 萬噸的供需缺口,中國蝦業的挑戰與機遇并存!
工廠化養殖,引領行業變革。國聯水產作為對蝦行業龍頭,集種苗、飼料、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于一體,具備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公司創新性提出“立體養殖”理念,推行封閉式工廠化養殖,用最好的種苗(親本進口自美國)、飼料(高檔魚粉),嚴控水質、疫病,環環把控,成活率有望高達70-80%,目前第一造成功率達到100%。經過多年的技術和人才積累,自育的健康種苗保持強淘汰,采用進口魚粉精心研制的自產特種飼料,利用菌類、藻類進行水質調控,外加自建信息平臺、物聯網系統、強大的科研中心,共同成就了國聯的成功。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目前公司上下一心,通過現有模式的復制將實現公司的二次創業,對蝦龍頭王者歸來指日可待!
以國聯水產為例,傳統的松散型“公司+農戶”模式將養殖風險剝離開來,公司賺取的是產業鏈上游種苗、飼料和下游深加工、貿易等環節的盈利。產業升級下的工廠化養殖使得養殖環節風險可控,體現為養蝦成功率的上升(目前100%成功)與養殖密度的大幅提高(保守估計5000 斤/畝/造,實驗最高水平13000 斤/畝/造),從而大幅降低了養殖成本。以目前每斤12-15 元的完全成本以及活蝦全年平均塘頭價26-28 元來計算,每斤凈利高達15 元。且公司養殖的蝦品質高、個頭大、可反季節高價銷售,所以平均可賣至35 元/斤以上,每斤凈利可達到20 元左右,凈利率超過50%,技術壁壘和先發優勢決定了國聯水產工廠化養蝦的暴利。同時,國聯的成功也引領和鼓舞了行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