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充電樁市場和政策雙重驅動空間擴大(30頁)

電動汽車發展步入高速增長階段。EVTank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70萬輛,同比大幅度增長102.4%,全球汽車電動化滲透率也由2015年0.8%增長到2021年的7.74%,預計2022年、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分別超過850萬輛、2200萬輛。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到31.8%,預計2022年、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600萬輛、1000萬輛。

近年來,在充電樁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居住社區建樁難、公共充電設施發展不均衡、用戶充電體驗有待提升等突出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國家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充電樁相關技術、模式和機制創新,在解決新能源充電樁發展問題的同時,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助力“雙碳”目標實現。2020年5月國務院發布《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概念,將充電基礎設施作為七大基礎設施之一,納入“新基建”。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應堅持穩字當頭,強化政策發力,充電樁作為新基建組成之一,在穩增長主線下,建設節奏或將加速。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出臺《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發改能源規〔2022〕53號),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多項政策落地,使得我國新能源充電樁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逐漸清晰,為行業發展提供有益土壤。

政府補貼從補車轉向補樁,從建設補貼拓展到運營補貼。2016年財政部等五部門出臺《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已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給予財政獎補。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優化優化財政支持政策,二是提高金融服務能力。此外各地方政府已明確出臺充電樁建設補貼、充電運營補貼相關政策。可以發現政府財政補貼政策向供給側傾斜,呈現出從“新能源汽車補貼”到“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再逐漸轉變為“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充電設施運營補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