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清潔能源,具有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下游應用場景豐富的特點。在雙碳大背景下,全球能源結構向低碳化轉型,以風電、光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獲得大力發展,2012至2021年我國風電和光伏裝機量的年復合增速分別達到18.26%和56.81%,截止2021年底累積裝機量分別達到32848和30656萬千瓦。因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穩定的特性,通過“電-氫-電”的轉化方式,形成長時間或季節儲備電量的最優方案,是一種新型的儲能方式,并實現發電、儲電、用電全過程零碳排放。
氫能產業鏈條較長,涉及能源、化工、交通、工業制造等多個行業。氫能產業鏈的上游包括了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等氫氣供應環節和相關設備、部件的研發、制造環節;中游環節涵蓋了燃料電池系統、氫燃氣輪機和氫內燃機及相關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領域,是銜接上游氫氣供應與下游應用的重要環節,也是目前氫能產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氫既可以作為工業原料又可以作為能源載體,下游應用場景豐富,涉及交通、工業、建筑、儲能等多個領域。
氫多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難以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其制取依賴于不同的技術路徑和生產工藝。目前主要的制氫方式包括化石能源制氫、工業副產氫、電解水制氫以及其他方式。化石能源制氫主要包括以煤、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學重整制氫;工業副產氫主要包括焦爐煤氣、氯堿尾氣等提純制氫;電解水制氫主要指的是堿性電解水、質子交換膜電解水(PEM)、固體氧化物電解水(SOE)和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AEM)等制氫方式;其他制氫方式則主要包括了生物質制氫、核能制氫、光催化制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