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煉化-海外煉廠盈利分化內在邏輯(33頁)

成品油當前為我國煉廠主要產品。一般而言,煉化項目通常包括煉油和化工兩個部門,煉油部門產品以成品油(汽柴煤油)、化工輕油、重質油、LPG、石油焦、硫磺等為主,化工部門產品通常包括烯烴、芳烴及其下游產品。作為煉化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煉油部門產品通常占比較高。

美國方面,其當前成品油定價基本上不受政府管制。國內成品油生產企業無論是出口、經加油站分銷亦或是直接批發價賣給農場、工廠、中間商與消費者,價格均由市場決定。從組成上看,美國普通汽油與車用柴油零售價都由原油成本、煉制成本、銷售運輸成本以及稅收構成。政府一般不干預石油產品的市場價格,僅在市場競爭不當或受其自身局限性影響時,通過稅收政策間接管理。同時用法律對市場中不平等競爭以及壟斷行為進行打擊,促進市場有效運行。

國際市場成品油定價為市場化定價機制,供需格局為成品油定價的核心。從國際成品油-原油價差(考慮到煉廠干氣作為煉廠能源消耗,假設原油存 5%的損失,此處價差=0.95*產品價格-原油價格)來看,2011~2013 年高油價期間汽油、柴油、航煤與原油的價差高于低油價時期;2016 年以來汽柴煤油-原油價差明顯回落,我們認為這主要與國內地煉進口原油使用權放開、地煉開工率提升、成品油出口造成國際市場競爭加劇有關,價差變化核心影響因素為供需關系變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