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標準計量單位為“桶”。1870 年,洛克菲勒成立標準石油公司,他們使用的是自己家族生產的葡萄酒木桶并且自立交貨規格,1 桶為 42 加侖。美國政府采取了英國商人和美國商人能共同接受的標準,即沿用洛克菲勒家族標準石油公司自行制定的標準,規定 42 加侖為 1 桶。這個標準的原油計量單位“桶”(每加侖為 3.7854L(美),故1 桶約 159 升)就成為至今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原油交易單位。“桶”主要還是歐佩克組織和英美等西方國家常用的原油計量單位,是以體積計量的。在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則是以重量計量的,使用“噸”作為原油計量單位。因為各地出產的原油密度不盡相同,所以一桶原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大約在 128-142 公斤之間。1 噸原油大約等于 7.0 至 7.8 桶。
全球原油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委內瑞拉和加拿大。世界石油資源的分布總體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看,約 3/4 集中于東半球,西半球占 1/4;從南北半球看,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 20°~40°和 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于北緯 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據《BP 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截至 2017 年底,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 1.70 萬億桶;中東地區原油探明儲量 8077 億桶,占全球原油探明儲量的 47.6%。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占全球原油探明儲量比重較高,占比分別為 15.7%、9.3%、8.8%、6.0%和 5.8%;委內瑞拉和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占全球原油探明儲量比重分別為 17.9%和 10.0%;美國、中國和印度原油探明儲量占全球原油探明儲量比重較低,分別為 2.9%、1.5%和 0.3%。
原油貿易蓬勃發展。1859 年,第一口油井鉆探成功,開始了現代石油工業;1861年,開始油輪運輸,也標志著石油貿易的開端;1948 年美國變為凈進口國,開始出現美灣原油牌價加減貼水的定價方式;1960 年,由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委內瑞拉等五國發起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即 OPEC,爭奪取得石油資源的控制權和定價權;1973 年,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發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機;1976 年,北海油田大發現,促進現貨貿易發展。1978 年,發生伊朗革命,引發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1983年 3 月,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開始推出 WTI 原油期貨交易(NYMEXWTI),有效沖淡了 OPEC 的石油定價權;1988 年 6 月,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推出 BRENT原油期貨交易(IPE BRENT),進一步沖淡了 OPEC 的定價權;1990 年,爆發第一次海灣戰爭,引發世界第三次石油危機。90 年代后,金融資本進入石油下游市場,石油期貨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據《BP 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的數據,2017 年全球原油和油品貿易量 6759 萬桶/天,同比增長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