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個階段,石油價格體系不斷演變。自有石油價格記錄的1861 年以來,石油價格體系的演變先后經歷了三個階段,從“石油七姐妹”(埃克森公司、美孚公司、英國石油公司、英荷皇家殼牌公司、德士谷、海灣和雪佛龍)壟斷市場,到OPEC 成立后主導定價,再到多元定價時代,每個階段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波瀾壯闊的兩輪油價大周期。從石油真正全面滲透入現代經濟和生活中開始,我們經歷了兩輪原油價格完整的周期:第一輪是1950-1985 年,高點是在1980 年,其中價格波動的大起大落是在1971-1986 年;第二輪是從1986-2016 年,高點在2011 年,其中價格波動的大起大落是在1999-2016 年。兩輪大周期,時長分別達到35 年和30 年,其中價格大起大落的時長分別為15 年和17 年,長周期的屬性一覽無遺。
第一口現代化油井,開啟了現代石油產業。1854 年12 月31 日,喬納森·埃弗勒森和喬治·比斯爾成立了賓夕法尼亞巖石油公司,是美國乃至世界的第一家石油公司。1858 年3 月23 日,公司重組并更名為賽尼卡石油公司,艾德溫·德雷克成為股東之一。1859年8 月27 日,艾德溫·德雷克借鑒鹽井鉆井技術,以蒸汽機為動力,自己設計建造機房和井架,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打出石油,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運用機械化鉆井、機械化采油并機械化控油的油井,被公認為是開啟現代石油產業的里程碑事件。
技術進步與“紡錘頂”油田開發。十九世紀下半葉的原油產量相對還是比較低,整個石油產業也是剛剛起步,但一系列技術就是在這個階段被發明并投入運用,并為日后原油的大規模開采、運輸、煉化打下基礎,例如管道運輸技術以及旋轉鉆井技術。
寡頭壟斷時代:標準石油公司的興衰。1865 年,美國內戰結束,進入了一個大規模發展經濟、狂熱投機、激烈競爭以及聯合和壟斷的時代。這一時期的石油產業由混亂無序的自由競爭,逐步演變為寡頭壟斷的極度集中模式。在此過程中誕生的四大巨頭,其影響力一直延續至今,包括俄羅斯巴庫油田起家的“諾貝爾石油公司”,羅斯柴爾德家族建立的“里海和黑海石油公司”,英國殼牌運輸和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與皇家荷蘭石油公司合并而成的“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以及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的石油“托拉斯”: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