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煉油研究-大煉化的地煉新格局(15頁)

從夾縫生存到三足鼎立。地方煉油廠,簡稱“地煉”,是相對于主營煉油廠的一種分類。通常來說,行業內把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所屬的煉油廠稱為主營煉油廠,而剩下的統稱為地方煉廠。

未來三年國內新增煉油供給大部分來自地煉。截至2017年,中國煉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7.7億噸/年,較2016年增長2.7%。就產能而言,中石化是國內煉油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煉油產能占全國的34%;中石油和中海油分別占26%和6%;地煉(包含中國化工、中化、中國兵器等所屬或控股的公司)市場份額達到31%(圖2)。

從成品油流通區域來看,37%的成品油流向山東;其次是京津冀,河南和江浙滬,分別占比16%,13%和10%(圖10)。由于位于大連的恒力石化2,000萬噸/年煉油項目將于2018年10月底投產;位于舟山的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油項目,一期(2000萬噸/年)將于2019年投產;位于江蘇連云港的盛虹石化1,600萬噸/年煉油項目將于2020年投產,從地理位置來看,山東地煉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在京津冀,江浙滬和東北地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