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推動電子特氣占比提升,外包供氣促進市場穩增工業氣體可分為大宗氣體與特種氣體,電子特氣等特種氣體主要應用于半導體等新興產業。工業氣體是指用于工業生產制造的氣體。根據制備技術和應用領域的不同,工業氣體可分為大宗氣體和特種氣體。大宗氣體為產銷量較大的工業氣體,下游多為鋼鐵、冶金、新型煤化工等傳統行業,一般為純度要求低于 5N(99.999%),具體可分為空分氣體(如氧氣、氮、氬等)和合成氣體(如乙炔、甲烷等)。特種氣體指被應用于特定領域,對純度、品種、性質有特殊要求的工業氣體,單一品種產銷量相對較小,在集成電路、液晶面板、LED、光伏、生物醫藥、新能源、光纖光纜、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可分為標準氣體、高純氣體和電子特氣,其中電子特氣主要應用于半導體及電子產品領域。
新興產業帶動特種氣體占比有望從2021年的19%提升至 2025年的25%,其中電子特氣在特種氣體中占比最大。我國傳統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大宗氣體用量較大,2021 年我國工業氣體市場中大宗氣體占比 81%,特種氣體占比 19%;在特種氣體市場中,電子特氣占據主要份額,2021 年占比高達 63%。隨著我國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特種氣體需求量逐步增大,預計以電子特氣為主的特種氣體占比有望從 19%提升至 2025 年的 25%。
預計氣體專業社會化外包占比有望提升至 2025 年的 70%-75%,較目前提升 5-10pct,推動供氣市場穩步增長。工業氣體的制氣模式有自建設備制氣和外包供氣兩種,自建設備制氣模式下,企業自行購買并運營氣體生產設備,通過自行生產以滿足用氣需求,多余氣體大多排空,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外包供氣模式下,下游企業基于成本和專業化分工考慮,將非主業的供氣業務外包給專業氣體供應商。與自建設備制氣模式相比,外包供氣模式具有運營成本低、供氣穩定性強、氣體服務種類多、資源利用效率高等優勢。近年來我國外包供氣市場份額穩步增長,從 2017 年的 55%增至 2021 年的 65%,但相比發達國家 80%的外包率仍有較大差距,我們預計 2025 年我國外包供氣占比有望提升至 70%-75%,工業氣體市場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