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全球環境危機,世界主要經濟體達成了碳中和的決定。2019 年 12 月歐盟公布綠色協議,宣布 2050 年實現碳中和;2020 年 9 月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力爭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 年 10 月日本和韓國宣布碳中和目標;美國也宣布將不遲于 2050 年實現碳中和,再加上此前已經宣布碳中和目標的英國、加拿大、南非及墨西哥等,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已決定實現碳中和。
我國在發展氫能上具有良好的資源稟賦條件,2020 年我國工業氫氣產量超過 2500萬噸,是世界第一大產氣國。由于碳中和戰略目標的提出為推動中國氫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電力、交通、化工等重點行業對于節能降碳的需求愈加迫切這將推動中國整體用氣需求的持續攀升。根據億華通招股說明書預計,到 2030 年,我國氫氣產量將超過 3500 萬噸;就全球范圍而言,到 2050 年氫能將占全球能源需求的 18%,市場規模達到 2.5 萬億美元,氫能的普及將助力每年減少 60 億噸以上的碳排放。
氫氣的儲存技術分為高壓氣態儲氫、低溫液態儲氫及固態儲氫材料儲存等三大類。高壓氣態儲氫技術難度低、成本低、應用范圍最廣; 低溫液態儲氫在國外應用較多,國內只用于航空領域; 儲氫材料儲氫技術目前國內外產業化極少,基本處在小規模實驗階段。針對氫氣的儲存方式,氫氣運輸方式主要是 3 種: 氣態氫氣輸送、液態氫氣輸送和固態氫氣輸送,其中氣氫運輸和液氫運輸是目前主流的輸送方式。氣態氫氣輸送需先經過加壓處理后通過交通工具運輸,根據交通工具的不同分為集裝格運輸、長管拖車運輸和管道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