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氫能-舉足“氫”重,跬步千里(30頁)

作為全球碳排第二大來源,我國減排任務重、困難多。從資源稟賦條件來看,我國“富煤、缺油、少氣”,因此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始終保持在 60~70%。而碳中和目標的目標意味著我們需要打破過去幾十年習慣的能源供應模式,但同時不能對實體經濟運行帶來較大影響。因此,我們認為,國家戰略頂層設計和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將是至關重要的。

“碳中和”意味著我國能源體系必須向更清潔+更安全的轉型,且是更經濟的能源結構。綜上來看,我們認為,能源需求的增長和碳排放下降的約束將使得我國完成碳中和目標更具挑戰,我們認為,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引,但同時也將加速中國的能源轉型、使得我國經濟最終受益。碳中和目標是在美麗中國下實現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思想的更進一步,將使得中國在 2060 年獲得不僅是更清潔,也會是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碳中和技術路徑:形成以光伏+儲能為主的電能供應,以及氫和碳捕捉共存的非電供應技術格局。首先通過多管齊下的節能減排技術來完成 2030 年前碳達峰目標的實現,然后通過以光伏為主的多能互補模式完成電能的零排放,并在非電領域如公路鐵路交通,建筑和部分工業領域通過電能的清潔和成本優勢推動電氣化率提升,隨后在無法電氣化領域,以氫能和生物質燃料實現重載交通、部分航空航運、部分化工行業的零碳排放,最后以碳捕捉實現余下大部分工業領域的零碳排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