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速凍-從品類出發探討速凍米面發展規律(40頁)

速凍米面 VS 速凍火鍋料:主食與副食的區別。從人體所需的營養角度看,米面制品主要供給的是碳水,速凍火鍋料、速凍菜肴主要供給的是蛋白質、脂肪。速凍菜肴自不用說,以火鍋料為代表的速凍調制食品(例如丸子)雖然淀粉、碳水含量也很高,但在用餐場景中仍是作為“菜”或配料出現,一方面是對天然水產、肉類的替代,另一方面也是豐富食材選擇,滿足的是消費者對風味、口感、營養的追求。速凍米面制品則是以主食為主,雖然也有新式面點、點心,飽腹的作用仍是主導。消費場景上,主食天然在 C 端被消費得更多,“菜”則是 B 端消費比例更高。外出就餐本身就是為了改善口味或社交,以“菜”為主,“點不點主食”是一種選擇;在家就餐則是圍繞吃什么主食再準備菜品,主食是必選,“菜”是可選。

從宏觀角度看,副食(或者說“菜”)的需求增長空間更大,主食總空間將相對穩定。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居民的能量與營養攝入結構也在發生變化,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占比從 2002 年的 57.5%下降到 2015 年的 52.8%,谷薯類食物人均消耗量呈下降趨勢,而蛋白質與脂肪的供能占比、肉蛋奶人均消耗量則在持續上升。美國、日本呈現出碳水供能占比下降的趨勢。未來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和農業工業化水平提升,蛋白質、脂肪供能比例上升仍是趨勢。無論生產方式是是速凍還是手工,作為泛主食(點心也承擔了一部分主食角色)的米面大類,終端需求將在長期保持穩定,而火鍋料、速凍菜肴則享受到了營養結構升級的紅利。

即使在 B端,面米食品的需求也比火鍋料更為分散。在所有餐飲品類中,火鍋、麻辣燙以 SKU精簡、標準為特點,魚糜、肉制速凍品的應用場景就集中在涮烤;專注于主食的小吃店例如包子鋪、餃子館、餛飩鋪則會選擇手工自制拳頭品類,因為只要保證有足夠的銷量,自制仍比外購性價比高(小店老板自己不需要工資),少部分則會以連鎖+中央廚房的形式存在,相當于餐飲企業直接自建速凍產能,典型例如巴比食品;而對于廣大的正餐餐廳而言,面米主食屬于收入占比低但剛需的品類,需求廣泛存在但非常分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