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行業細分板塊較多,大致可分為 9 大類。化妝品是指以涂抹、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散布于人體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膚、毛發、指趾甲、唇齒等,以達到清潔、保養、美容、修飾和改變外觀,或者修正人體氣味,保持良好狀態為目的的化學工業品或精細化工產品。按歐睿對化妝品行業的定義可將行業分為護膚、彩妝、護發、口腔護理、嬰幼兒護理、洗浴、男士護膚美容、防曬和香水 9 大子板塊。
從產業鏈角度看,化妝品行業分為四個主要環節:涉及原料供應商、生產商、品牌商和渠道商,最終產品到終端客戶手中。原料供應環節不僅包括了產品所需膠原蛋白、透明質酸、防曬劑、香精香料、表面活性劑等原料,還包括包材等產品包裝材料;在生產商環節存在專業代工企業和品牌自主生產;品牌商環節市場規模高于產業鏈其他環節;下游則主要為線上線下渠道,其中涉及到線上代運營企業和線下美妝集合店。
國內化妝品行業發展 70 余年,品牌持續布局,為市場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國內化妝品市場經歷四大階段:1950-1970 年:只有雪花膏、凡士林等,本土市場緩慢發展;1980-1990 年:隨著改革開放,夏士蓮、旁氏等品牌入駐中國,逐步壟斷國內市場,國內品牌在該階段主要跟隨模仿;2000-2016 年:本土品牌開始發展,2008 年后借助互聯網崛起,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品類及渠道等創新,進入上升發展期;2016 年-至今:隨著移動互聯網、4G 普及,伴隨互聯網成長的 Z 世代消費者逐步成為消費主流人群,國貨時代來臨,與國際大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