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金屬-鋰,擁抱電動車的星辰大海(35頁)

全球“碳中和”已是大勢所趨。根據 UNFCCC 官網發布的《國家自主貢獻分析報告》,至 2021 年 11 月,已經有 164 國提交國家自主貢獻方案,多數國家以 2050 年為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年份。過去一年間,中國“碳中和”相關政策亦密集發布。2020 年 9 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全國碳中和總體部署出臺。

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量舉足輕重,綠色出行成為減碳重要舉措。據國際能源署 IEA 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領域為能源發電與供熱、交通運輸、制造業與建筑業,分別占比 43%、26%、17%。綠色出行是指出行方式不產生額外碳排放,此類方式包括公共交通、行走、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和純電動汽車等。隨著動力電池成本成本降低、性能提高,在交通領域推進電動化這一碳中和技術路徑已經較為清晰、可行。

新能源汽車得到海內外政策大力支持。(1)國內方面,對新能源汽車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大量政策支持。2020 年 11 月,國務院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左右、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等目標。并給予購車補貼、加強充電、換電基礎設施等配套政策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