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海內外成長共振(50頁)

新能源汽車補貼斷崖式下跌,2019 年性價比有所下滑。2019 年 3 月,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調整,純電動車方面,國補基準公里數合并,單車補貼基準額度大幅下調,其中 400 公里以上續航車型僅補貼 2.5 萬元(上年度是 5 萬元);250-400 公里續航區間車型補貼 1.8 萬元(上年度是 250-300,3.4 萬元;300-400 公里,4.5 萬元)。同時,2019 年補貼政策取消了地方補貼,導致補貼下降比例超過 70%,平均單車補貼減少約 5 萬元。車企為了沖量,拿到最大補貼,在新政策實施前加大促銷力度,開拓內部員工市場。同時為了保障銷量,在過渡期結束后車企紛紛推出保價策略,按原售價執行,即維持 18 年度補貼額不變。但在退坡前,由于高額補貼,車企仍在指導價的基礎上仍能讓利 1-2 萬元左右,而在新補貼正式執行后,車企為了應對缺口壓力,取消該部分優惠,導致新能源汽車性價比降低。如 A0 純電乘用車最高價接近 20 萬元;A 級車最高價格達到 26.58 萬元;B 級車價格上探到 54.8 萬元,最低價也要 15.99 萬元。

2019 年國六排放標準實施,燃油車庫存優惠力度加大,性價比向傳統車傾斜,同時限購城市增加燃油車指標,打壓新能源購車熱度。2019 年 7 月 1 日,上海、天津和重慶三個直轄市開始執行國六排放標準,其他城市也將在下半年至 2020 年上半年完成對排放標準的地標切換,車企為在短時間內消化國五車庫存,實施了大規模的優惠政策,優惠幅度最高達到 50%以上。對比新能源乘用車,性價比凸顯。此外,我國汽車市場自 2018 年下半年以來出現萎靡的現象,為了減緩汽車消費下行壓力,提振消費,國家和地方政府陸續頒發多個文件,在政策上為汽車消費提供指引。其中包括要求限購城市增加燃油車指標供給、其他城市不得限購、加速置換以及汽車下鄉等條款。地方政府跟進出臺具體細則,如廣州從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2 月增加投放中小客車增量指標 10 萬個,深圳 2019 年至 2020 年共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 8 萬個。在新能源汽車續航、便利性以及性價比均低于燃油車的情況下,消費者轉而選擇燃油車是市場的選擇。

乘用車消費結構分化,微型車銷量下滑,中高端車型滲透率持續提升。2019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 77.78 萬輛,同比增長 28.4%,整體滲透率達到 5.19%,較以往滲透速度放緩。隨著補貼預期變化和車型品質升級,2019 年銷售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一方面,A00 車型銷量下滑,份額下降到 26.5%;A 級及以上車型份額提升,其中 A 級純電動份額已經達到 53%。另一方面,B、C 級插電混動車型逐漸受消費者青睞,尤其合資豪華品牌銷量取得大幅的增長,相關車型對燃油車呈現加速滲透的趨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