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房地產-保障性住房建設加碼“租購并舉”(16頁)

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中國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歷經多年實踐探索,截至 2021 年 9 月 28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中國已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臵住房 8000 多萬套,幫助 2 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有效改善。引用國務院官網表述來說,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具體分類來看,中國住房保障體系(亦稱保障性安居工程)由保障性住房以及棚改安臵住房組成(詳見圖 1)。保障性住房指政府按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的住房;2)棚改安臵住房指在棚戶區改造中安臵性的住房。根據官方保障性住房與棚改安臵住房并列的表述,我們認為二者是兩個并行的概念,可以從兩方面闡述二者區別,1)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對象需符合一定標準,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等,棚改安臵住房保障對象的限制依據地理范圍劃定,對受益人員本身并無收入等局限,所屬棚改區域的人員可因棚改獲得貨幣或實物補貼;2)保障性住房面向的對象為無房住房困難群體,而棚改安臵住房面向的是居住條件不佳的棚戶區有房群體。

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籌集資金保持穩定增長,為開發建設助力。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籌集資金來自于全國各級財政專項資金,以及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社會融資。根據國家審計署統計,2012 至 2017 年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籌集財政專項資金保持穩定增長,復合年均增長率為 14%,2017 年達到 7842 億元;相較于財政專項資金,社會融資籌集資金增速更高,2012 至 2017 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 36%,2017 年達到了 21739 億元,占總籌集資金比例達 73%。相對充裕的建設資金保障了開發建設的持續推進。(2018 年開始國家審計署對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籌集資金的審計轉為地方性抽查,因此全國數據從2018 年起有缺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