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結構變化帶來電網結構變化。傳統電網大多采用單點對多點的輻射狀單方向能量傳遞結構,源-網-荷各自角色和定位十分清晰;未來電網將大量接入新能源和靈活負荷,以適應可定制化的供電需求,源-網-荷-儲的界限趨于模糊,層次更加豐富。
智能化是終極目標。(1)從堅強智能電網的角度來看,傳統數據分析已不能滿足電網逐漸增加的波動性,智能調度可以有效提升電網的安全防御能力和自愈能力;(2)從泛在電力物聯網的角度來看,智能化應用可以增強電網與用戶之間的雙向互動,拓展電網的平臺樞紐價值。與此同時,智能控制和需求側管理可以提高能效利用率,助力節能減排。因此,智能化在電網安全可靠、綠色環保、價值拓展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早在 2020 年國網就提出了“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包括電網數字化平臺、能源大數據中心等,全年共投入約 247 億元。“數字新基建”涉及多種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既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等已被廣泛運用的技術,也包括 5G、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應用較少但極具潛力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