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新能源專題-風從海上來(83頁)

風力發電新藍海。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 萬公里,5-50 米水深,70 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達到500GW。2015 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約1GW。根據剛剛公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我國對2020 年海上風電的建設目標為5GW,也就是說2016-20 年,我國平均每年的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有望達到800MW。1 2

技術瓶頸穩步突破。以我國2014-15 年海上風電的裝機情況來看,國內海上風電的建設進度較慢。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1)前期批復工作復雜,涉及海洋、海事等多個部門審批;2)安裝成本較高,缺乏項目經驗;3)風電企業預期電價有望于17 年上調。我們預計隨著技術的進步、專業設備的不斷引進以及經驗的積累,未來海上風電的施工以及投資成本有望不斷下降。我們的敏感性測試顯示投資成本每下降1 元/瓦,項目的內部收益率有望提升1-2 個百分點。3 4

潛在的電價調整有望催生裝機潮。根據媒體報道,(http://www.stcn.com/2016/0929/12898631.shtml),發改委擬將2018 年底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電價下調6%,潮間帶項目電價下調7%。我們的敏感性分析顯示每0.05 元/千瓦時的電價調整對項目內部回報率的影響為1-2 個百分點,大多項目在新的電價下仍有望實現8%甚至是以上的內部回報率且2018 以后電價有望進一步下調。我們預計2017-18 年有望迎來國內海上風電的裝機潮,17/18 年的新增有望達到850/1000MW,并拉動160-200 億元的相關投資。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