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頂層政策落地,后續風光發展將兼具成長性與確定性。10 月《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布,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各項要求。碳中和政策落地疊加補貼時代落幕,未來行業會以更加穩健的方式增長,預計十四五期間風/光 CAGR 分別將達 13.8%/17.8%,成長性凸顯。
補貼落幕,行業后續發展穩定性提升。以風電發展為例,政府補貼政策出臺后往往會迎來一波裝機潮。受補貼影響 15 年行業新增裝機快速增長,但由于盲目擴張導致棄風率高企,后續政府出臺政策限制發展。雖然在裝機潮過后可以忍受出現裝機回調的情況,但 16、17 年的裝機甚至低于裝機潮前的 2014 年的裝機規模。由于政策反復,裝機增長難以確定,市場對于風光發展的預期較為悲觀。雖然 21 年的新增裝機較 20 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落,但從整體趨勢上看,剔除掉 2020 年裝機數據后,17-25 年裝機呈現出穩定上升的趨勢。隨著“十四五”頂層政策的落地,風光裝機將有政策兜底,未來裝機的確定性與穩定性將顯著提升。
平價來臨,現金流有望加速理順。新能源電價主要有標桿電價和上網電價兩部分,補貼部分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不可收回風險小,但其回收周期通常要數年,補貼拖欠已成為新能源發電公司面臨的常態化問題。行業本身現金流狀況惡化的現象成為市場看弱行業的重要因素之一。補貼拖欠會形成大量應收帳款,導致現金流承壓,影響行業成長與擴張;此外,因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而計提的減值損失也會影響凈利潤。從三家典型的電力運營商的應收賬款占營收的比重來看,除福能股份火電業務的強現金流屬性對沖了部分應收賬款的影響外,新能源運營商龍源、三峽的應收賬款對公司的拖累情況均不容樂觀。平價后,盈利與成長性均將迎來改善,行業將迎來內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