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能源車前瞻技術-新能源車自燃分析(26頁)

自燃問題頻發,成為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掣肘。新能源汽車頻繁爆出自燃事件,已經引起了消費者、企業以及國家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也給相關企業造成了巨額損失。國內眾多車企都爆發過汽車自燃事件,面臨著不小的監管壓力。

2021 年 8 月通用汽車召回 Bolt EV,預計召回費用 19 億美金,這是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召回事故。今年 8 月 Bolt EV在美國起火,通用汽車開始召回所有 14.2 萬臺的 Bolt EV,同時將無限期的停止銷售 Bolt EV電動汽車(恢復銷售得等到這次召回的車輛得到妥善處理以后),并將向電池供應商 LG 尋求賠償。根據汽車電子設計的信息,通用汽車和 LG 的專家已經確定,電池中同時存在兩種制造缺陷(負極極耳撕裂和隔膜發生褶皺)是導致 Bolt EV 起火的根本原因,除韓國梧倉工廠,其他工廠也有相似的制造問題,且通用目前沒能力確認生產出質量過關的電池模塊。

“永不自燃”成行業共識,評估標準就是針刺試驗,國標要求的 5min 是底線。在行業內,電芯發生不可控的劇烈放熱反應稱之為熱失控,電芯熱失控引發其他電芯熱失控稱之為熱擴散或者熱蔓延。在自燃事故頻發的背景情況下,車企面臨著巨大的監管及召回壓力。2021 年 5 月發布的新國標 GB 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中,特別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后,電池系統在 5 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而 5 分鐘本質是最底線要求,眾多車企的要求實際上是電池包過針刺,若發生熱失控,不影響乘客安全及整車安全,事后只需將電池包更換即可繼續使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