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CRO-硬實力護航企業勇闖3.0時代(41頁)

新藥研發周期長、失敗率高。一款新藥的平均開發時間為 10-15 年,5000-10000 個臨床前候選化合物中,只有 5 個能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終只能有 1 種藥物可以通過審批上市銷售。目前,由于疾病復雜度提升、監管趨嚴、患者招募困難等原因,新藥研發周期被進一步拉長,德勤研究表明,新藥研發臨床階段耗時在不斷上升,由 2014 年的 6.15 年增加至2020 年的 7.14 年。新藥研發期的拉長增加了企業研發投入,縮短了上市后的專利保護期(美國、日本、中國對于新藥的專利保護期均為 20 年),減少了預期的銷售收入。

新藥研發成本上升、投資回報比下降。德勤研究表明,長期以來,新藥研發的平均成本不斷上升,由 2013 年的 13.27 億美元逐年增長至 2020 年的 24.42 億美元,與此同時,新藥研發投資回報率不斷走低,2019 年下降至 1.6%的歷史低位,全球新藥研發競爭殘酷。德勤測算 2020 年 ROI 回升至 2.5%,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2020 年統計公司的新增管線數量為 45 個,數量較 2019 年的 59 個新增管線有所下降,前期投入降低;第二,統計公司的現有管線的有效臨床試驗數據提升管線價值,拉升整體預期回報。

專利到期導致利潤大幅下降。經過 10-15 年的艱難研發后,藥品進入上市銷售的商業化階段,在專利獨占期內,新藥銷售額非常可觀,但是專利過期后,藥物的銷售額往往會大幅下降,遭遇“專利懸崖”。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千億美元”藥物立普妥上市后,成為連續十年全球銷量第一的藥品,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 2009 年專利到期后,于 2012 年銷售額驟降。Evaluate pharma 統計,2022 年將是全球創新藥專利到期的高峰,有價值 400億美元的藥物將受到影響,潛在損失達 160 億美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