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傳統模式,前置倉模式配送效率高、生鮮損耗小。傳統模式通過中心倉進行配送,將生鮮貨物集中到城市配送中心,根據訂單需求將貨物從城市中心倉庫發送到消費者手中。出于成本考慮,中心倉常設置在遠離市中心的城郊地區,運輸距離長導致難以滿足快速配送的需求。針對傳統模式痛點,創新高配送效率前置倉模式出現。前置倉模式中,商家根據周邊的需求情況提前將貨物運送到社區附近的前置倉內儲存,消費者在生鮮電商平臺下單后,直接從前置倉中揀取、包裝貨物,并完成配送。由于生鮮產品直接從消費者附近的前置倉內發出,縮短了產品到消費者的配送時間,降低了生鮮產品的損耗。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滲透率不足 1%,有較大提升空間。作為消費頻率最高的剛需行業,生鮮市場有著萬億級別的體量,2020 年生鮮零售市場規模達到 5 萬億元,根據艾瑞咨詢的測算,到 2025 年生鮮零售市場將達到 6.8 萬億元,而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生鮮電商市場快速發展,2020 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到 4584.9 億元,而即時配送的生鮮電商平臺在疫情之中及之后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2018 年至 2020年,以前置倉為代表的即時生鮮配送市場規模從 81 億元增加至 337 億元,年復合增速達到 107%。從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生鮮市場龐大,而生鮮線上化占比仍然較低,而以前置倉為代表的即時生鮮配送市場占比更是微乎其微,2020 年其市場滲透率不足 1%,具有較大上升空間。且與生鮮電商整體市場增速相比,前置倉市場增速遠高于整體。
生鮮產品易腐蝕,到貨損耗率高導致退貨率高。傳統生鮮電商普遍采用的冷鏈物流模式是“泡沫箱+冷袋”的模式。用“泡沫箱+冷袋”把生鮮產品打包成一個包裹,包裹內部形成適合生鮮產品保存的局部空間,包裹在物流運作時被視為普通包裹,走現有常溫物流配送體系。這種模式成本較低,但是對生鮮產品的品質保護難以保證。據相關統計,我國果蔬類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損耗率達到 25%-35%,到貨損耗率高導致消費者購物體驗差,退貨率居高不下。從北京消協調研的數據來看,消費者購買生鮮產品時,不滿意率高達 55.36%,其中 28.12%的消費者認為所購買的生鮮產品不夠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