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玻璃按性能高低可分為鈉鈣、低硼硅、中硼硅、高硼硅。根據玻璃的組成成分不同,藥用玻璃可以簡單劃分為鈉鈣玻璃和硼硅玻璃,并決定了不同類別玻璃的性能差異,比較指標主要是耐水性和熱膨脹系數。根據 2021 年 8 月 2 日頒布實施的首個團體標準《藥用玻璃容器分類和應用指南》(T/CNPPA 3018-2021),藥用玻璃還包括石英玻璃、鋁硅玻璃。
按制造工藝及用途劃分,藥用玻璃可簡單分為模制瓶和管制瓶兩大類。模制瓶通過模具將玻璃液直接制成具有一定形狀的玻璃容器,一次成型;而管制瓶是先將玻璃液拉制成玻璃管,再進行二次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幾何形狀的玻璃容器,需要二次成型。管制瓶一般容量較小、重量較輕、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根據用途的不同,模制瓶主要用于輸液瓶、注射劑瓶(西林瓶)及藥瓶等;管制瓶包括管制注射劑瓶(西林瓶)、安瓿、筆式注射器玻璃套筒(卡式瓶)、預灌封注射器玻璃針管、管制口服液瓶、管制藥瓶等。
結合用途的不同,我們將常見的藥用玻璃瓶主要分為安瓿瓶、西林瓶、輸液瓶、卡式瓶和預灌封注射器等。其主要區別在于外觀和應用,其中安瓿瓶瓶口細長、全密封包裝,廣泛用于盛放注射制劑和對密閉性要求高的藥品,根據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和制藥網的統計,國內安瓿瓶規模在 400 億支左右;注射劑瓶(西林瓶)一般用于藥用注射液瓶、口服液瓶及固體和凍干粉劑等盛放,國內年規模在 200 億支左右;卡式瓶主要用于急救類藥品、胰島素的包裝,國內規模約在 18 億支;輸液瓶是病人輸液時盛裝醫用配置液體的瓶子,大輸液瓶容量一般在 100ml 以上,根據山東藥玻和石四藥集團(2005 HK)2020 年報,全國80 億支大輸液瓶中玻璃瓶占比不足 10%;預灌封注射器主要應用于一次性注射劑和手術沖洗,能夠有效避免配藥時造成的污染,國內規模在 3.5-4 億支,20H2 以來隨著疫苗接種需求提升,預灌封瓶規模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