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宣示碳達峰及碳中和時間表,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0年 9 月 22 日,習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明確中國碳達峰及碳中和的時間表。此后,2020 年 12 月 12日,總書記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碳強度、非化石能源占比、森林蓄積量和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等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為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具體可實施目標,有助于推動碳達峰有效落地實施。
中國“碳中和”目標實現任重道遠,政策高度重視推動“雙碳”目標落地。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而我國從碳達峰到實現碳中和的時間周期較短,時間緊、任務重是我國碳中和實現過程中的突出特征。為有效推動“雙碳”目標落地,國家政策大力推動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驅動力。2020 年 9 月以來,多個國家高層會議提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并作出相關具體工作部署,反映出國家高度重視碳達峰的落地推進,預計后續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續提升。
能源結構低碳化轉型推進,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顯著提升。能源結構低碳化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舉措,未來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將會顯著增加。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預測,在中國 2030 年實現碳達峰時,清潔能源消費量折合標準煤為18.6 億噸,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達 31%,較 2019 年的 15%增長超一倍。此外,《中國“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研究》指出,到 2050 年清潔能源消費量在一次能源消費量中占比達 74%,達到碳中和時清潔能源有望取代煤炭成為主要的能源供給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