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金屬新材料-降海外依賴戰略看鹽湖提鋰(36頁)

鋰常以固體礦物資源和液體礦床資源兩種形式產出。其一是以金屬氧化物形式伴生于花崗偉晶巖型、花崗巖型、云英巖型與沉積型等硬巖型固體礦石中,其二是以離子形式賦存于鹽湖、地下鹵水及油氣田水等鹵水型液體礦產中。全球已知多以磷酸鹽、硅酸鹽形式產出的鋰礦物和含鋰礦物有 150 余種,而 Li2O 品位大于2%的只有 30 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固體礦石鋰資源有鋰輝石、鋰云母、透鋰長石、鋰蒙脫石、賈達爾石和磷鋁鋰石等,而液體鹵水鋰資源則多賦存于鹽湖鹵水、地下鹵水、海水、地熱水、油氣田水與井鹵中。固體礦石鋰資源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中國、津巴布韋、美國、巴西、南非和剛果(金)等國,液體鹵水鋰資源則主要蘊藏于玻利維亞、智利、加拿大、阿根廷、中國及美國等國。多數國家只產一種鋰礦,且多為中小型礦床,只有中國、加拿大等少數國家固體礦石鋰與液體鹵水鋰都有產出,且大中型礦床較多。

目前鋰資源供給以鹽湖鹵水及硬巖型鋰礦為主。鋰礦分布區域高度集中,就儲量而言,全球近 91%的儲量主要分布在智利、阿根廷、美國、津巴布韋、葡萄牙、澳大利亞、中國、加拿大和巴西等9個國家。探明儲量按照礦床類型來分,鹵水型礦床占比最大為 64%;硬巖型鋰礦床占比居其次為 29%;沉積型鋰礦床主要為鋰黏土,占比 7%。據我們測算,考慮鋰原料回收等因素,2021 年全球鋰資源供給量約為 56.4 萬噸 LCE,其中鹽湖鹵水 23.7 萬噸 LCE 占比 42.1%;鋰輝石 23.3萬噸占比 41.3%;鋰云母 6.5 萬噸 LCE 占比 11.5%;鋰原料回收 2.9 萬噸 LCE 占比 5.1%。至 2025 年,鋰資源供給總量預計約為 131.4 萬噸 LCE,CAGR 為 23.6%。

鋰下游需求以電池為主,動力電池是拉動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全球鋰消費結構中,電池消費占比超過 70%。按容量計算,2019 年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含手機、便攜式電腦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占比 40.0%,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占比達到 46.7%,繼續保持對消費類鋰離子電池的優勢;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占比為 5.1%,基本持平;其他用途(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等)的鋰離子電池占比為8.2%,較之前略有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