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科技企業碳中和責任研究報告(42頁)

社會經濟的增長需要發展工業化,而工業化的過程必然伴隨高強度的碳排放。因此,碳減排對于尚處于工業化階段的國家來說,將對經濟發展帶來制約。為了減輕碳減排對于社會經濟的影響,不能直接進入碳中和階段,應以碳達峰過程為過渡。

在碳達峰時期,中國首要任務是調整經濟結構,完成新舊動能轉換,優先發展數字經濟、高新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等低耗能產業,走一條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道路。此外,碳達峰時期應完成能源系統改革,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25%左右,新增加的能源需求應依靠非化石能源增加滿足,從而輔助二氧化碳達峰,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在碳達峰過程中,發展與減排并行。

根據先進經濟體經驗,在實現碳達峰初期,企業應該有碳披露與碳監測意識。此外,前期所做的減排努力越多,后期的壓力相對越小,轉型所需的時間就越短。在此期間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減低碳排放:提能效、降能耗——推動數字化轉型;盡量使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增加碳匯的同時努力研發碳捕捉、利用、封存、固定技術。進入碳中和后,主體應在碳達峰的基礎上進行嚴格減排標準。同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直接空氣捕獲(DAC)技術逐漸成熟,應用于抵消二氧化碳的進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