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溫室效應日趨嚴重。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生產和生活排放的各類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使得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發生了顯著變化,這導致地球溫度升高,進而打破了固有的地球內在平衡,有可能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系統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害。為了保護地球家園,必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由此形成了《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等法律文件,對全球碳排放進行約束。
MRV 體系中,碳排放統計監測系統尤為重要。與環境監測相比,碳排放監測系統更為復雜,其核心是二氧化碳的核算,包括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直接排放即排放源直接排放出二氧化碳,而間接排放則指使用外購的電力和熱力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二氧化碳的核算有基于計算的方法和基于測量的方法。直接排放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過相關儀器設備對溫室氣體的濃度或體積等進行連續測量,也可以利用公式計算,而間接排放的碳排放量則只能通過計算得到。
2020 年中國試點碳市場交易量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2020 年中國八省市試點碳市場共成交配額約 5683 萬噸,相比去年下降近 20%;但總成交額約 15.62 億元,與去年總成交額相差甚微。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各試點碳市場碳配額價格整體上相較于去年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從而彌補了交易量下跌造成的總成交額減少。2020 年北京碳市場的平均碳價位于八試點高位,個別交易日的成交價格甚至超 100 元/噸。重慶碳市場 2020 年的碳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成交均價從去年的不足 10 元/噸上漲至 20 元/噸以上,早在 2019 年年底,重慶碳市場配額價格已經有抬頭趨勢,只是由于全年配額價格偏低且 2019 年交易量大部分集中在前三季度,造成全年均價偏低。廣東碳市場繼續領跑試點碳市場交易量及交易額,試點交易規模差距仍存,交易價格進一步拉開差距。各試點在體系設定和交易運行層面積累經驗,通過實踐比較驗證不同政策的適用性,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提供經驗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