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智能座艙變革已至-趨勢格局機遇(38頁)

智能座艙或將成為汽車智能化趨勢下最先迎來快速發展的方向之一。1. 從需求端看,智能座艙從消費者應用場景出發,是駕駛員及乘客最容易感知的智能化體驗,近些年來逐漸成為營銷賣點之一;同時隨著消費者對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應用場景逐漸分流到車端認可度的增加,其對智能座艙的支付意愿也得到快速提升。2. 從供給端看,智能座艙由于技術實現上相對智能駕駛難度較低,且不同于智能駕駛有相對嚴格的法規約束和等級劃分,因此對車企來說更容易實現。

汽車座艙的演變:功能從分散到集中,控制從獨立到整合。上世紀80年代時期,博世即聯合英特爾開發CAN總線系統,用于車內ECU的數據通信;到90年代初,車載嵌入式電子產品種類逐漸豐富,車載操作系統得到應用;2001年寶馬引入中央顯示屏,標志著液晶屏正式進入汽車座艙;2018年偉世通在CES上發布智能座艙系統SmartCore,代表主流域控制器方案開始向市場推廣;2020年智能座艙方案陸續面市,包括主機廠、供應商及科技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智能座艙領域。

國內芯片廠比如以地平線、芯馳科技、華為等為代表也瞄準智能座艙SoC芯片市場。地平線基于征程2打造包括 DMS、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功能在內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已搭載長安UNI-T、理想ONE。芯馳科技2020年5月發布X9、V9、G9三款車載芯片產品,分別應用于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以及中央網關,最快2021年就將正式進入量產階段。華為同樣于2020年正式發布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包含三大平臺:Harmony車機OS軟件平臺、Harmony車域生態平臺以及智能硬件平臺,主要以通過“麒麟模組+鴻蒙OS+HiCar”的模式切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