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屬性看,智能耳機短期順應手機無孔化趨勢,中長期定位小型智能化獨立終端,是耳機未來發展的明確方向。我們認為,耳機從傳統音頻設備到智能終端的發展過程,是不斷滿足場景需求,并逐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用戶痛點的過程。梳理智能耳機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從有線到無線,從功能到智能兩大改變。(1)從有線到無線:傳統耳機存在線束纏繞、便攜性不足、運動時產生聽診器效應等問題,因此催生耳機的無線化需求,耳機形態從最傳統的有線耳機逐步進化到初級藍牙耳機、頸掛式耳機、頭戴式耳機,以及真無線對耳(TWS)耳機。(2)從功能到智能:耳機在無線連接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單一功能向智能化方向演進,逐步集成了如主動降噪、語音喚醒、助聽輔聽、實時翻譯等智能化功能,此時智能耳機可實現語音交互,解放雙手,成為具備信息入口屬性的智能化獨立終端。從產品屬性看,短期看智能耳機通過無線化實現物理形態獨立,是走向獨立終端第一步,中長期從單一功能向智能化演進,定位邊緣端智能語音入口,是耳機未來發展的明確方向。
從產品地位看,智能耳機是手機廠商短期最重要的營收增長點及智能交互入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對于手機終端品牌廠商而言,百元以上的消費電子產品包括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智能耳機、智能手環、智能音箱等,而目前智能音頻類產品已經成為智能手機之外下一個驅動營收增長的重要業務:1)出貨量角度看,智能音頻產品已成為智能手機外最大的消費電子單品。智能音頻產品包括智能耳機和智能音箱,已成為智能手機以外最大的消費電子單品,并且增速更快,根據 Counterpoint 等數據,2020 年全球智能耳機品牌產品出貨量約 1.9 億副,同比+60%,智能音箱出貨量約 1.5 億臺,疫情影響下同比約持平;2)價格角度看,智能耳機基礎款單價在百元量級,隨著創新功能升級持續,預計高端款單價可接近品牌低端手機價值量。市面上各品牌基礎款智能耳機多在百元左右,但集成了智能語音助手、主動降噪、無線充電等功能的智能耳機可達千元以上,接近一款安卓低端手機價格,如華為 FreeBuds 基礎款 FreeBuds 4i 僅售 499 元,而 FreeBuds Pro 售價 1099元;相對于其他消費電子周邊產品而言,智能耳機雖然終端均價不如智能手表,但是其出貨量更大、增速更快,用戶粘性更強,是除手機以外市場規模最大的硬件終端。此外,智能耳機支持語音交互等功能后,逐步成為智能交互入口,是手機巨頭建立 AIoT 生態的重要一環。產業調研顯示,主流手機廠商均已在內部成立了獨立的聲學事業部門進行研發布局,也體現出無線耳機在手機廠商硬件生態中的重要性。
從銷售及推廣策略看,手機廠商持續推進無線化布局,目前蘋果、三星等品牌已取消有線耳機標配,部分品牌開始捆綁銷售及 inbox 規劃,推廣力度加大后,未來滲透有望加速。整體看,我們預計品牌終端將借助低端產品培養用戶群基礎,通過高端產品進行差異化銷售。前期智能耳機主要以單獨配件形式出售,但我們也觀察到蘋果、三星等已開始取消傳統有線耳機的標配,且部分手機廠商已開始進行與手機、平板筆電等產品的捆綁銷售及優惠促銷,部分高端手機甚至已開始進行智能耳機的 inbox 規劃等。未來在手機廠商的持續參與、積極推廣下,我們認為品牌方在產品推廣策略上將以手機套餐優惠配售或附贈形式來培養基礎用戶數量,在培養用戶使用粘性后陸續推出差異化功能產品順應用戶消費升級需求,供需配合形成正向循環,助推市場量價齊升。如 OPPO 第一款智能耳機——EncoW31 售價 299 元,功能相對單一,可以配合 OPPO Reno4 以 88 元狀元禮盒形式換購,或訂購 OPPOReno5 預售直接配贈;后續 OPPO 陸續推出 EncoW51(499 元)和EncoX(元 999),集成如主動降噪、無線充電等高階功能,主打高端產品進行差異化銷售。